就这样倒下后完了!原有的
光辉已完全消褪!
他灰白色的头发所赢得的
荣誉已一去不回!
别骂他,撒旦不管是对谁
全都准备着陷阱;
为他的堕落得洒怜悯之泪——
不是轻蔑和愤恨。
他愿能把这时代照亮、引导,
但是倒进了黑暗;
啊,心中的怒火哪怕像风暴,
但愿能默默无言!
要是天使们笑,那是在奚落——
由于恶魔的驱赶,
一颗明星从希望的天堂陨落,
跌入了无边黑暗。
一度为他骄傲的祖国大地!
现在别把他侮辱,
别在他出丑的黯淡眉心里
再烙上什么耻辱。
但让感到屈辱的我国儿郎——
从沿海到内地啊——
犹如为死者感到悲痛一样,
为他久久哀哭吧!
在我们曾热爱、尊敬的一切中,
只剩点精彩思想——
沦落的天使即使在镣铐中,
这思想仍有力量。
其他全完了;他伟大的眼里
已经没有了光芒:
只要人丧失信仰、不讲道义
这人就已经死亡!
啊,就向他烟消云散的声名
致以从前的敬意;
转头退去,别看丢人的情景,
让这丑事隐匿!
(黄杲炘译)
【赏析】
惠蒂尔是美国废奴运动的杰出代表和伟大诗人,美国乡土文学的先驱之一。由于他的诗歌中的艺术价值、社会意义和道德力量,惠蒂尔被誉为美国新英格兰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惠蒂尔来自贫贱中,心向贫贱者。他一生中有三十多年时间是在为劳工大众的幸福和黑人解放事业而奋斗,而在他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著书40余种,其中大部分是以争取社会正义为主题的。他的废奴诗歌就是一部反对奴隶制斗争的编年史,反映了当时废奴斗争的历次重大事件,是他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以迦博》就是这类诗歌中的杰出作品。
1850年,美国政坛要人、参议员丹尼尔·韦伯斯特公然宣布支持《逃亡奴隶法》,引起了惠蒂尔极大的愤怒,在激愤中他写下这首著名的短诗《以迦博》对他予以谴责。《以迦博》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是“荣耀失去了”,此典故出自《圣经·撒缪尔前记》第四章第二十节。《圣经》记载以色列人和腓力斯人打仗,以色列人战败了,以色列的高级祭司和儿子菲尼哈斯均战死,神的约柜被掳去,菲尼哈斯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就死了,她在死前给儿子取名叫“以迦博”,因为“荣耀离开以色列了”。 菲尼哈斯的妻子的目的是告诉所有的后代子孙,失去神的同在是何等重大的悲剧,而惠蒂尔用这个典故也有同样的寓意。诗歌一开头就叹道:“就这样倒下后完了!原有的/光辉已完全消褪!/他灰白色的头发所赢得的/荣誉已一去不回!”整段直点主题,同时也确立了全诗的情感氛围。
尽管在激愤中写下此诗,惠蒂尔并未把它变为一种人身攻击,相反,作者用了“光辉”、“灰白色的头发”、“荣誉”来表述韦伯斯特曾获得的社会威望,而这些光芒的丧失使他如一颗从希望的天堂陨落的明星,一个原想照亮这个时代却钻进了黑暗的人,一个丧失了灵魂的堕落天使。一连串的比拟充分表达了惠蒂尔对这个自己原本非常崇敬的政治人物的堕落的悲哀。第八节中惠蒂尔提到了“他伟大的眼里”原有的光,这和开头提到的“他”灰白色头发闪现的光前后呼应,都是“他”德高望重的表现,而现在“他伟大的眼里/已经没有了光芒”,因为他“丧失信仰、不讲道义”。在诗歌结尾,惠蒂尔又一次用《圣经》的典故表达了他复杂的情感:“转头退去,别看丢人的情景,/让这丑事隐匿!”此典出自《旧约全书·创世记》第九章,诺亚喝醉酒后赤身裸体地躺着,他的儿子谢姆和雅弗听说后,就“拿件衣服搭在肩上,倒退着进去,给他们的父亲盖上。”他们背着脸,就看不见父亲的丑态了。
惠蒂尔出身于基督教贵格会教徒家庭,熟知《圣经》典故,因此用这个典故把韦伯斯特的丢人行为和诺亚的出乖露丑相提并论。诗歌中多次表明了他夹杂着愤怒、鄙视、失望、悲痛和怜悯的复杂态度。对于韦伯斯特的堕落,惠蒂尔认为应该“洒怜悯之泪——/不是轻蔑和愤恨”,也“别把他侮辱,/别在他出丑的黯淡眉心里/再烙上什么耻辱”,就“犹如为死者感到悲痛一样,/为他久久哀哭吧”。虽然惠蒂尔说“向他烟消云散的声名/致以从前的敬意”,但既然把一个活人当作死人来哀悼,其谴责的意思也不言自明了。
可以说,《以迦博》是一首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杰作。作者圆熟地运用典故、比拟、对照等手法,使诗歌的思想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作者同时也很注重节奏的把握,单行多为八音节构成的四音步,双行则为四音节构成的二音步,与内容上多次重复的比拟相结合,形成一咏三叹的感觉。
(卢睿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