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痛苦接踵而来,
使我实在是应接不暇;
我那黄似麦秆的脸上,
整夜流着带血的泪花。
可用俊美的麦穗,
比喻她那秀丽的面颊;
妖娆的“麦穗”妖媚迎风,
显得格外雍容高雅。
她那对称的两条发辫,
像把芳馨的麝香容纳;
然而仪态却端庄大方,
话语句句稳重练达。
同她约会时的心情有多快乐?
就像农民看到拱出土的麦芽;
她的容貌美似春晓之花,
若相见不得我便心乱如麻。
在她的痣上,只要涂抹
麦粒大小的一点麝香;
成百的像我一样的鸟儿,
便落入情网而无力自拔。
若见不到她,等待时的心境
好似生吞麦粒般难以咽下;
最后我只好逃离她这“网罗”,
以免被难忍的痛苦戮杀。
我的心有如破碎的麦粒,
遭到痴恋的“石滚”碾轧;
我对她的挚情一言难尽,
内扎米怎能用语言表达?!
(张晖译)
【赏析】
内扎米这首《麦》喻意精巧,全诗每小节都以“麦”入诗,借以表达诗人的相思及美人之美,以俗入雅,比喻不落俗套,诗意别出心裁,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艺术技巧。
自古人们以各种美好的事物来比喻美人,但以“麦”来比喻美人却极为少见。在一般诗人的眼中,小麦难以入诗,特别是同爱情相联系在一起更是不可思议。诗人大胆打破这一禁忌,将通俗平常的“麦”入诗,并用以表达神圣美好的爱情主题,表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觉和审美意识,同时也拓宽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全诗每一小节诗人都围绕“麦”这一独特的意象,用以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情。诗歌情感真挚,不落俗套,语言清新,自有其别出一格之风采。
诗的开篇,诗人以极富感染力的诗句表达了隐藏在诗人心中的痛苦。这一小节显示了诗人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技巧。诗歌比喻恰当,让读者一开始就沉浸在这种悲痛的气氛之中,同时也为诗人这种强烈的悲痛之情所震撼。开篇诗句的强烈情感冲击力,具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悲剧之美。“忧伤痛苦接踵而来,/使我实在是应接不暇”,这种如流水般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此时心中的忧伤,无不令读者感伤和动容,沉浸在这种情感氛围当中,不禁为诗人优美的语言所深深打动。
诗的第二、三、四节都是借“麦”来表现美人之美。诗人以这种精巧的比喻方式凸显了美人不同寻常的美貌和品行。诗人从第一节抒发自己悲伤的情绪,突转到对美人容貌的赞美上来。在看似不合理的过渡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思绪的流动和跳跃,也真实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情绪,由自己如麦秆黄的脸色中,联想到美人如麦穗似的脸颊,过渡自然而巧妙,同时也进一步展开了诗人奇妙的想象。诗人在接下去的几节中,不断地歌颂美人的容貌,其高超之处在于将“麦”的外表及其内在的精神同美人相联系在一起,既凸现了美人的容貌也表现了美人高贵的品质。诗人不仅仅是停留在单纯对外表的歌颂中,更重要的是表达了美人内在的精神品质,这种审美观念在当时的社会应该是一种进步。诗人始终没有脱离“麦”这一意象,反复围绕“麦”这一主题意象,并从各个方面来表达了美人之美。诗人也从侧面表达了美人的容貌。诗的第四节,诗人以自己同美人约会的心情来衬托美人之美,进一步从侧面展现了这位美人的魅力。紧接着,在第五小节中,诗人没有直接用“麦”来比喻,而是间接用“麦粒大小的一点麝香”来映衬美人脸上的痣。在波斯传统的审美观中,脸上有痣是被称为美的,我们可以在很多波斯诗人那里寻找到对美人脸上的痣进行歌颂的诗篇。诗人在这几个诗节中以巧妙的比喻表现了美人漂亮的容颜同时也突出了美人高尚的品德。
在第五、六节中,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美人爱慕之情,情感真挚而动人,真正表达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痴恋之情。诗人用生吞麦粒时的难受心情来比喻自己难以见到爱人时的心情,将麦粒被碾碎时的痛苦来表现自己对美人痴恋时的痛苦心情。比喻恰当而生动,真实再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美人的苦恋之情。
(叶玉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