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局外人》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法]加缪

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1942年。作者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著名的存在主义小说家。《局外人》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早在1937年,加缪写了一部小说叫《幸福的死》,作为习作,这部小说没有发表,但已经具有了《局外人》的基本情节。随着对萨特文学的反思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而加速了《局外人》的创作。小说于1942年发表后,作者一举成名,在巴黎文学界引起轰动,人们一致认为这部小说显示了一个文学新星的才华。在法国,《局外人》家喻户晓,被列入教科书。在世界文学史上,《局外人》早已被公认为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

由译林出版社出版,郭宏安翻译的《局外人》是较好的译本。



加缪



内容精要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阿尔及尔。一家法国公司的职员默尔索接到一封母亲去世的电报。他无所谓地赶回母亲居住的养老院,发现母亲已经入殓,也就懒得打开棺盖再见母亲一面。母亲下葬时他也没有流一滴眼泪。第二天,他去海边游泳时,遇到以前的一个女同事玛丽,两人去看了一部滑稽片,晚上一起过夜。

生活很无聊,他便和一个同事去追赶一辆重型卡车。他对周围的事也很淡漠。有一个叫莱蒙的邻居,和情妇发生龃龉,被情妇的弟弟打了一顿。莱蒙让他代笔写一封信把情妇臭骂一顿,他居然答应下来。莱蒙因为打情妇被警察局传讯,莱蒙要他做证人,他也答应了。后来莱蒙邀他逛妓院,但被他拒绝。公司要他到巴黎的分号去工作,他觉得无所谓,认为哪儿都一样。玛丽提出要同他结婚,他也觉得无所谓,认为玛丽一定要结婚就结婚,反正婚姻不是什么严肃的大事。

周末,莱蒙邀请默尔索和玛丽到海边去玩,结果和莱蒙情妇的弟弟所纠集的一帮阿拉伯人遭遇。双方打了一架,莱蒙受了伤。后来,默尔索揣着莱蒙的手枪到一处清泉歇息,恰巧那个刺伤莱蒙的阿拉伯人也在那里。天气异常炎热,在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下,默尔索觉得天旋地转,在恍惚之中对着那个阿拉伯人开了五枪。

默尔索被关进了监狱。案子拖了11个月,他也逐渐地适应了监狱的生活。他用回忆、睡觉和看报纸来打发时光。开庭的日子到了,从证人的证词中,法庭知晓了默尔索对母亲之死的无动于衷,以及他在母亲死后的第二天就去寻欢作乐的行为。法官从这些事实中推断出默尔索是预谋杀人,指责他没有灵魂、人性和道德,最后判了他死刑。在整个审判过程中,默尔索被搁置一旁,律师、法官和庭长都在谈论他,但不许他介入。他觉得他的命运在没有他自己参与的情况下就被决定了,他反而成了一个局外人。

默尔索在监狱里等待最后的日子来临。神父再一次来让他忏悔,他愤怒地拒绝了,并有些激昂地喊叫了一番,认为既然要死了,一切都已无关紧要。临死前,他心里也闪现过重新生活的念头,他希望行刑时围观群众对他报以仇恨的喊叫声,这或许是他留恋生命的独特方式。

知名篇章

以下选自第5章。行刑前,神父来到监狱让默尔索忏悔,默尔索极为反感,一番愤慨之后又倍感忧伤。这是全篇充满激情的片断,也是全篇的高潮。

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好像我身上有什么东西爆裂了似的,我扯着喉咙大叫,我骂他,我叫他不要为我祈祷。我揪住他的长袍的领子,把我内心深处的话,喜怒交迸的强烈冲动,劈头盖脸地朝他发泄出来。他的神气不是那样的确信无疑吗?然而,他的任何确信无疑,都抵不上一根女人的头发。他甚至连活着不活着都没有把握,因为他活着就如同死了一样。而我,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是的,我只有这么一点儿把握。但是至少,我抓住了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我从前有理,我现在还有理,我永远有理。我曾以某种方式生活过,我也可能以另一种方式生活。我做过这件事,没有做过那件事。我干了某一件事而没有干另一件事。而以后呢?仿佛我一直等着的就是这一分钟,就是这个我将被证明无罪的黎明。什么都不重要,我很知道为什么。他也知道为什么。在我所度过的整个这段荒诞的生活里,一种阴暗的气息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从遥远的未来向我扑来,这股气息所过之处,使别人向我建议的一切都变得毫无差别,未来的生活并不比我以往的生活更真实。他人的死,对母亲的爱,与我何干?既然只有一种命运选中了我,而成千上万的幸运的人却都同他一样自称是我的兄弟,那么,他所说的上帝,他们选择的生活,他们选中的命运,又都与我何干?他懂,他懂吗?大家都幸运,世上只有幸运的人。其他人也一样,有一天也要被判死刑。被控杀人,只因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而被处决,这有什么关系呢?萨拉玛诺的狗和他的老婆具有同样的价值。那个自动机器般的小女人,马松娶的巴黎女人,或者想跟我结婚的玛丽,也都是有罪的。莱蒙是不是我的朋友,赛莱斯特是不是比他更好,又有什么关系?今天,玛丽把嘴唇伸向一个新的默尔索,又有什么关系?他懂吗?这个判了死刑的人,从我的未来的深处……我喊出了这一切,喊得喘不过气来。但是已经有人把神父从我的手里抢出去,看守们威胁我。而他却劝他们不要发火,默默地看了我一阵子。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他转过身去,走了。

他走了之后,我平静下来。我累极了,一下子扑到床上。我认为我是睡着了,因为我醒来的时候,发现满天星斗照在我的脸上。田野上的声音一直传到我的耳畔。夜的气味,土地的气味,海盐的气味,使我的两鬓感到清凉。这沉睡的夏夜的奇妙安静,像潮水一般浸透我的全身。这时,长夜将尽,汽笛叫了起来。它宣告有些人踏上旅途,要去一个从此和我无关痛痒的世界。很久以来,我第一次想起了妈妈。我觉得我明白了为什么她要在晚年又找了个“未婚夫”,为什么她又玩起了“重新再来”的游戏。那边,那边也一样,在一个个生命将尽的养老院周围,夜晚如同一段令人伤感的时刻。妈妈已经离死亡那么近了,该是感到了解脱,准备把一切再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哭她。我也是,我也感到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好像这巨大的愤怒清除了我精神上的痛苦,也使我失去希望。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选自《局外人》,郭宏安译,译林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如果让我住在一棵枯树干里,除了抬头看看天上的流云之外无事可干,久而久之,我也会习惯的。

一个人哪怕只生活过一天,也可以毫无困难地在监狱里过上一百年。

无论如何,对于什么是我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不是确有把握,但对于什么是我不感兴趣的事情,我是确有把握的。

阅读指导

《局外人》可以说是对加缪的存在哲学的图解。在这部中篇小说里,我们可以找到荒诞、选择、对死亡的沉思以及种种哲学态度。令人吃惊的是,加缪能够在一部完全虚构的作品中,如此真切、细腻地描绘出一个存在主义局外人在荒诞世界里的各种微妙的情感和心态。

小说的主人公默尔索给任何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冷漠。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冷漠地参加葬礼。在停尸间、在下葬的坟地里,他一直是朦胧的,既不悲伤也不内疚。当他乘车返回“万家灯火的阿尔及尔”时,他想到的是“上床睡它12个钟头”的“喜悦”。他同女友冷漠地相爱,同朋友们冷漠地去海滨玩耍。接下来,这个冷漠的局外人又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法庭、律师和陪审团,以同样的事不关己的态度来拒绝神父的拯救。

然而,默尔索的冷漠并不是出于一种天然的对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的麻木,而是产生于一种信念。默尔索的冷漠产生于一种反抗的心态,一种在他的社会中做局外人的逆反心理;而这样一种心态或心理的根源在于对人生虚无的透视,在这里,人生的虚无是指在死亡面前一切选择都变得毫无差别或者毫无意义。如果考虑到作者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写作的这部小说,其中的深意不难理解。

《局外人》也是一部以风格独特而著称的小说。小说以主人公第一人称方式自述而成,但是却没有通常的合乎逻辑的主观感受性,有的只是与事理不相干的、来自于自然反射的心理情绪,这恰当地呈现了小说主人公对世界的冷漠心态。与主人公的性格相一致的是,小说的笔调近乎枯涩,还大量使用互不承接的短句,正如萨特所言:“从一句话到另一句话,世界毁而复生。当一个词出现时,它来自虚无。《局外人》中的句子都来自孤岛。我们从一句话跳到另一句话,从空无到空无。”的确,这种每句话都自立自足、语句与语句之间分隔空无的话语,更显示出人生生活的虚无破碎。从这些简单的分析中便可以看出,《局外人》是一部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作品,而它的作者不仅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还是一位手艺高超的小说艺术家。

阅读建议

《局外人》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哲理小说,在阅读过程中不要对主人公作太多的传统道德判断,而是要耐心而冷静地揣摩作品的含义所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