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阿列克塞也维奇·罗曼诺夫(П⍥тр АлексееёичРоманов,1672—1725),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1682—1725),史称彼得大帝。他在位期间,对内实行改革,对外侵略扩张,把俄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内陆国家扩张成濒临海洋的强大帝国。
彼得生于1672年5月30日。 4岁时,他的父亲阿列克塞沙皇去世,由异母长兄费多尔继位。费多尔体弱多病,1682年也去世了。为了争夺皇位,各派贵族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结果,10岁的彼得及其20岁的异母兄弟伊万同时被拥立为沙皇。由于彼得年幼,伊万痴钝,便由聪明能干的异母姐姐索菲亚摄政。
在索菲亚摄政期间,彼得随同母亲住在莫斯科近郊、距克里姆林宫7公里的亚乌兹河畔的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他从小酷爱军事游戏,并和伙伴们一起建立两个童子军团: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兵团和谢苗诺夫斯基兵团。后来彼得执政时,这两个童子军团成了他的嫡系部队。小彼得还经常和外国侨民来往,向他们学习数学、航海等知识,受到西欧文化的影响。
1689年1月,彼得不满17岁时,同贵族女儿叶夫多金·洛普辛娜结婚。1696年,彼得提出离婚,并把她送进苏斯达尔城修道院。1712年,彼得又同女奴叶卡特琳娜①结婚。
随着彼得年令的增长,索菲亚也越来越感到恐惧。她害怕彼得当权,自己当女皇的野心就会破灭。1689年,她策动射击军②叛乱,预谋杀害彼得。彼得事先得到这个消息,率领童子军团击溃了射击军,并把索菲亚关进修道院。彼得夺得政权之后,便把国事交给母亲娜塔丽亚·基里洛娃·纳雷什金娜、舅舅列夫·基里洛维奇·纳雷什金和鲍里斯·戈里津等亲信管理,自己仍然操练童子军团。
1695年1月,彼得率领3万俄军,进攻土耳其,企图占领亚速海,为争夺黑海出海口铺平道路。由于当时俄国没有海军,不能从海上封锁亚速,而土耳其却不断从海路输送援军和军需品,所以这次远征遭到了失败。为了再次攻占亚速,他在顿河沃龙涅什建立造船厂,很快就建立了一支由30艘战船和很多运输船以及快艇组成的海军舰队。1696年5月,彼得向亚速发动第二次进攻,俄军从陆、海两路同时包围,土耳其战败求和,俄国占领了亚速。
1697—1698年,彼得派大使团到西欧各国考察,其任务是:加强和扩大与西欧各国的反土耳其同盟,夺取黑海出海口;学习西欧各国先进科学技术,聘请技师和专家,引进各种先进机器设备。彼得乔装为下士,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随同前往。在考察期间,他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西欧的先进科学技术。在荷兰的萨尔丹和阿姆斯特丹造船厂当木匠,学造船。后来,又到英国泰晤士河右岸的捷普弗尔德镇造船厂学习造船理论。每到一处,他都要仔细观察、询问,想方设法弄到机器图样和模型。他还访问了英国皇家协会、格林威治天文台和高等院校,会见了当时英国著名的专家学者。有些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还被聘请到俄国去任职。在英国考察期间,彼得一世访问了英国政府机构,参加了国会会议,甚至还参加了皇宫组织的化装舞会。
1698年夏,正当彼得在维也纳准备去威尼斯的时候,从莫斯科传来索菲亚再次策动射击军叛乱的消息。他立即启程回国,镇压叛乱。在审理这次案件中,彼得严惩了大批叛乱者,在五个月内,处死799名射击军。索菲亚再次被送进修道院。
接着,彼得就在俄国推行欧化政策,进行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等一系列改革。在经济方面,彼得通过贷款和提供劳动力等优惠办法,大力发展工业,为俄国奠定了工业基础。到1725年,俄国手工工场由原来的21个发展到近240个。其中以冶金、纺织和造船业发展最快。除土拉、利比茨克、卡希拉等冶金工厂外,在乌拉尔开办了11个炼铁厂和炼铜厂,建立了俄国的第一个冶金工业基地。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生铁产量大幅度提高,1700年生铁产量只有15万普特,到1725年增加到815,000普特,不仅能够满足本国需要,还能向国外输出。此外,还开办了15个呢绒厂和毛织厂,15个亚麻布厂,15个丝绸厂,11个皮革厂, 5个造纸厂,等等。
在发展国内贸易方面,彼得征召了数以万计的农奴开凿运河,建设通商口岸,发展集市贸易,扩大国内市场。在对外贸易方面,彼得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奖励输出,限制输入。1714年,彼得发布指示:“凡国内能够生产的产品,一律提高关税率”,以便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防止外国商品的竞争。通过这项措施,到彼得执政末期,俄国每年输出额达420万卢布,而输入额只有210万卢布。
在军事方面,彼得通过征兵、造船、造炮等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支由步、骑、炮、工组成的20万人的正规陆军和一支由48艘战舰、大批快艇和28,000名水兵组成的海军舰队。
在文化教育方面,彼得为了培养俄国自己的专门人才,建立了算术学校、造船学校、航海学校、炮兵学校、医护学校、工程技术学校、矿业学校,以及海军学院等,还派了一批留学生到西欧去学习。彼得规定贵族子弟必须上学,必须学会算术和一门外语,否则,剥夺贵族的全部特权,甚至规定不毕业者,不准结婚。此外,他还建立了俄国第一个印刷所、博物馆、图书馆、剧院。1703年,创办了第一份全俄报纸——《新闻报》,彼得亲任主编。724年,开始筹建科学院。
在国家行政管理方面,彼得取消了对他日益不满的领主杜马①。废除了臃肿庞大、职责混乱的衙门制度,建立了作为国家最高政权机构的、由他亲自指定的九人枢密院和九个中央机关委员会②。他先后把全国划分为八大州和50个省。彼得还废除了大教长的职务,建立了宗教院,把宗教控制在国家和自己手里。通过这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专制制度。
在改革过程中,彼得打破了过去一贯按出身门弟、论资排辈的贵族世袭传统制度。1722年,他颁布“官职等级表”,把文武官员分成14级。根据每个官员的知识水平、才能高低、贡献大小来选拔和任用各级官员。这样,就使一批饱食终日,很不称职的旧贵族丢掉了官职,而让一批出身“贫贱”,但精明能干的人受到提拔和重用。例如,童年时代放过猪的雅古任斯基当了彼得政府的第一任总检察长,曾作过店员的犹太人沙菲洛夫任副外交大臣,青少年时代在莫斯科街头卖过肉饼、作过马夫的亚·丹·缅什科夫则成了陆军元帅。这些人在改革和对外作战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彼得一世改革在俄国历史上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推动了俄国历史的前进。
但是,彼得一世改革引起了旧贵族和大僧侣的强烈不满。他们竭力维护旧秩序,反对变革。彼得的儿子阿列克塞也反对改革,企图发动宫廷政变,破坏改革。彼得同反改革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他铁面无情,把阿列克塞送交特别法庭,判处死刑。
彼得一世是封建农奴制统治阶级的代表,他的改革不能不具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由于当时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工商业不发达,彼得的改革只能初步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而不能消除俄国的落后根源;只能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初步的物质基础,而不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于西欧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彼得改革是在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奴的基础上进行的。人民群众承担了改革和战争的全部重担,但从改革中没有得到好处。由于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所以阶级矛盾日益加剧,人民起义连绵不断。从1705到1708年,连续爆发了阿斯特拉罕、巴什基尔和布拉文起义。
彼得改革代表了地主贵族、新兴商入的利益。1714年,彼得颁布“一子继承法”,规定地主贵族的土地和所有不动产只能由其中一个子弟继承,其余子弟到军队和政府部门中去任职。这项法令使土地更加集中,从而也更加有利于大土地所有者。对于新兴商人,彼得不仅在经济上极力扶植,而且在政治上也给予他们许多特权。
在国内进行改革的同时,彼得发动了连绵不断的对外战争。1700-1721年,他发动了长达21年之久的俄瑞北方战争。
1699年,彼得先后同波兰、丹麦签定了反瑞典的“北方同盟”,1700年又同土耳其签定和约,以免除后顾之忧,为反对瑞典战争作好准备。
1700年8月,彼得向瑞典宣战,进攻瑞典属地——纳尔瓦。结果俄军遭到惨败,几乎全军覆没。1701年,彼得利用瑞典国王查理十二进攻波兰之机,重整军备,再次向波罗的海瑞典要塞进攻,先后占领了诺特堡、尼恩尚茨堡和纳尔瓦等城市。他驱赶数万农奴在叶尼萨利岛上建立彼得—保罗要塞。接着在要塞附近建立了俄国的滨海京城、通向欧洲之窗的彼得堡。1713年,彼得把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彼得堡。
1708—1709年,彼得亲自指挥的列斯纳亚战役和波尔塔瓦战役获胜,使瑞军丧失了陆地上的优势。1714和1720年所进行的汉古特和克琅加姆两次大海战,俄军又取得胜利,“北方战争”以瑞典失败而告终。
1721年8月30日,俄瑞双方在芬兰签定尼什塔特和约。俄国从瑞典手里夺得芬兰湾、里加湾、部分卡累利阿、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的大部分领土。
1721年10月,枢密院封彼得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国号正式改为俄罗斯帝国。
1722—1723年,彼得发动了侵略波斯的战争,企图占领高加索,南下中亚,争夺西亚和印度,以取得出入印度洋的通路。但是,当俄军到达南高加索的里海南岸时遭到土耳其军队的阻挡。1723年,两国签定和约。俄国夺得了包括杰尔宾特和巴库在内的里海西岸地区和包括阿斯托巴德在内的里海南岸地区。
在中亚,彼得为了打开通往印度的道路,早在北方战争期间(1716—1717年),就派遣贝科维奇—切尔卡斯基远征希瓦,妄图让希瓦和布哈拉臣服于俄国。
在西伯利亚南部,彼得派军队占领了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全部土地。俄军还向我叶尔羌地区进发,并在雅美谢夫湖强行筑堡,被我准噶尔军队消灭。彼得还图谋染指我黑龙江流域,直到晚年还野心勃勃,表示要亲自出马,取道通古斯人的土地(即我国黑龙江流域),直抵中国万里长城脚下。
彼得一世妄图建立一个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北冰洋到印度洋的大俄罗斯帝国。要实现这个“世界性的侵略体制”,就必须争夺海洋霸权。所以他说,“水域—这就是俄国所需要的”。但当时俄国的力量有限,彼得无法实现他的野心。
1724年秋,彼得一世患病。1725年1月28日在彼得堡逝世。
彼得大帝接触了西方较发达的国家以后,就狂热地建立工厂来供应军队和加强国防,这也就是想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但是十分明显,任何一个旧的阶级,无论是封建贵族或是资产阶级,都不能解决消灭我国落后性的任务。而且这些阶级不仅不能解决这个任务,甚至不能以多少令人满意的形式提出这个任务。
——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