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烝民》原文与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刘瑞明 【本书体例】

【原文】: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1)。民之秉彝,好是懿德(2)。天监有周,昭假于下(3)。保兹天子,生仲山甫(4)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5)。令仪令色,小心翼翼(6)。古训是式,威仪是力(7)。天子是若,明命使赋(8)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9)。缵戎祖考,王躬是保(10)。出纳王命,王之喉舌(11)。赋政于外,四方爰发(12)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13);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14)。既明且哲,以保其身(15)。夙夜匪懈,以事一人(16)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17)。”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18);不侮矜寡,不畏强御(19)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20)。”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21);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22)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23)。四牡彭彭,八鸾锵锵(24),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25)

四牡騤騤,八鸾喈喈(26)。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27)。吉甫作诵,穆如清风(28)。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29)

【鉴赏】:

这是一首称颂周宣王贤臣仲山甫的赞歌。当仲山甫被派到齐地去筑城平乱时,宣王让另一大臣尹吉甫做了这首诗相赠,赞美了仲山甫的美德和辅佐宣王的功绩。

全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赞美仲山甫。

首先是把作者结论性的赞誉急急倾诉给读者,形成一种先入之见。第一章说仲山甫是老天爷派来辅君保国的,是为臣民树立榜样的。从应由事实得出结论的一般方法来说,这是把结论一步前移,变成确乎无疑的实际。这种方法用得好,有明快有力之效。

然后作者用粗线条勾勒轮廓、精笔局部细描的方法来给人物画像。“柔嘉维则”的品德,“令仪令色”的仪态举措,“小心翼翼”的谨慎,“古训是式”的遵循经典的思想,这些都是一笔带过,是烘托、补充。重点铺陈的是“天子是苦、明命使赋”的君臣关系。三、四两章诗即详作申叙。这时,才使“有物有则”、“保兹天子”的结论有了具体的证明。第七章及第八章前半部分,也属于这一内容。可以说是通过“城彼东方”这一具体事情,来说明仲山甫对君命臣职的恪勤。为了变化行文,不致呆板沉闷,作者在中间加入了第五、六两章。

五、六两章是引用两句成语来品评人物。从内容和作用来说,也是重点赞颂人物的“懿德”。“柔则茹之,刚则吐之”。后世通俗的说法叫“欺软怕硬”,仲山甫相反,是克强怜弱。这是人们一般不易作到,而仲山甫独能做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一则,实际都是人们容易做到而普遍疏忽不做的,类似后世所说“善小而不为”之类,然而仲山甫又是“爱莫助之”。这两条成语的选择,有着补充,嵌合的关系。前一则言“不畏强御”,后一则言“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两者又在忠君的核心上交会起来。这就使得全诗虽角度变化,题材不同,焦距有异,而焦点始终是相一的。两则成语的引用,使诗的气氛也变得轻松活泼。

第八章的后四句,表面来看是作者交代写诗缘由,实质上仍是对人物作抒情性褒赞。诗的开首及许多内容,都是庄重、肃严的格势,中间少量的“四牡騤騤,征夫捷捷”等及结尾穆如清风……以慰其心”四句,逐渐添加新的抒情咏叹因素,读者对于人物也从评论变为歌咏,由严肃的敬仰化为亲切的怀念。

本诗的语言,有许多或寓有哲理,或善作比拟,或绘声绘色,富有表现力。它们一直传承至今,有的直接使用,有的再缩合为成语。如“有物有则”、“柔嘉维则”、“喉舌”、“明哲保身”、“小心翼翼”,“穆如清风”等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