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原文与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孟祥锡 【本书体例】

【原文】:

蔽芾甘棠(1),勿翦勿伐(2),召伯所茇(3)!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4),召伯所憩(5)!

蔽芾某棠,勿翦勿拜(6),召伯所说(7)!

【鉴赏】:

《诗序》云:“《甘棠》,美召伯也。”《诗集传》推而广之曰:“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不忍伤也。”可见《甘棠》是一首赞美、怀念召伯的诗。然而,诗中的召伯究竟指谁,却有两种说法。古人认为召伯就是与周公分陕而治的召康公。他名奭,是周的同族功臣。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所言之事,与该诗相吻合。近来有人认为召伯不是召公奭,而是周宣王时大臣召穆公,名虎。关于召穆公的事迹,见诸记载的有两件:一是周宣王封他的母舅申伯于召南城内,命召伯虎到召南给申伯筑城盖房,划定土田,规定租税,储备粮食。召伯作这件事十分卖力而周全。他当时的住处有棵甘棠树。他离去后,申伯等人追思他的劳绩,保护这棵甘棠树以资纪念,因作这首诗。一是周厉王之世,他曾经集合周的宗族而诵《棠棣》之诗,以加强周宗室的内部团结。有人缘此而认为《甘棠》这首诗,是为怀念他而作的。综上所述,两种说法各有其据,无论指谁,都不妨碍对诗意的理解,故可存而不论。

全诗三章,每章三行,重章叠句。且各章只换二字,均是动词,由“伐”而“败”而“拜”;由“茇”而“憩”而“说”。章的开头都是“蔽芾甘棠”,以甘棠树的茂密高大,象征召伯的崇高形象,并在轻捷明快的叠唱中,使人们感受到歌者对召伯的怀念之情是多么幽深而绵长。在《诗经》的重章叠句的诗篇中,凡变换的字,其含意往往是逐层递进加深。如《召南·鹊巢》一诗,描写贵族小姐出嫁,三章只相应的换了六个动词,就巧妙地反映了迎亲、送亲、成亲的递进过程。而该诗则不同,其字的转化一层比一层轻,而表达的感情却一层比一层真挚深厚。如首章之“伐”,释为砍伐;次章之“败”,释为折断;末章之“拜”,释为屈。在这三个动词前,分别冠一“勿”字,释为不许砍伐其枝干,不许折断其枝叶,不许弄弯其枝条。虽说都是围绕不许损害甘棠树而发,但由于遣字精巧而不显重复,反各尽其妙,使人深深体会到歌者对此树珍重到何等的程度。各章表现召伯在甘棠树下听政的三个动词也是如此。如首章之“茇”,释为居住;次章之“憩”,释为休息,末章之“说”,释为停车歇息。这三个动词前冠一“所”字,把召伯在甘棠树逗留时间作限制,愈来愈短。即使短暂,也难以使人忘怀。这不仅写出了之所以不可损害甘棠树的原因,而且表达了人们对召伯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是故清人方玉润说:“他诗炼字一层深一层,此诗一层轻一层,然以轻而愈见其珍重耳”(《诗经原始》)。

借甘棠立意,由爱人而及物,由咏物而怀人,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明显特征,成功地表达了人们对召伯的敬仰、追思和怀念。据记载,直到近世,在陕西岐山,河南陕州,湖南邵阳等地,还留存有召公祠堂之类的纪念物,而且又都有一株甘棠树,可见这首诗影响的深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