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郝敬训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杜诗中以“夜”为题者颇多。《月夜》以抒情细腻著称,这首《倦夜》却以写景生动见长。诗人用多彩多情的笔,绘出了一幅意境朦胧的月夜图。
诗从入夜写起。凉风习习,透过竹林吹进室内,野外的月光洒满院子的角落。首联巧点诗人就寝之所,房舍地处郊野,有翠竹环绕;又为“凉”和“月”加了准确的修饰词,描绘了特定的典型环境。“侵”和“满”两个动词也下得极活。因有竹林,故凉气顿生,含径入之意;是明月朗照,才清辉铺地,有弥漫之感。
继写夜深。浓重的露水结在竹叶上成了细细的水滴,湛蓝的夜空,星星若有若无。颔联分承,衔接无痕。有竹,方能使重露附着,识成涓滴;月明之时,星星稀疏,或由诗人亲历,或化前人之句。
在描写了“野月”、“重露”、“稀星”这些夜景后,诗人又写了流萤和水鸟。萤火虫在黑暗中飞行,用自己微弱的光照明;水鸟栖息在水上或水边,不时地鸣叫呼唤。暗夜里有了光亮,寂静中有了声响,而光和声又衬托了夜的幽静。“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这一联的对仗极为工稳,词序排列尤具匠心,简直不可稍易。
流萤暗飞,宿鸟夜鸣,皆为深夜之景,或于子夜以后方可见闻。诗人真的是在废寝忘情地欣赏月夜景色吗?尾联“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说出了就里。原来诗人沉浸在如烟往事的回忆之中。“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北征》);“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羌村三首》);“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诗人的一生在安史之乱中度过,“万事干戈里”,高度概括了杜甫的一生,纵然彻夜无眠,也思不尽,忆不完。结局“空悲清夜徂”,抒发了诗人孤独无依的悲凉心情。寂清的长夜过去了,诗人的悲叹却还在继续,尽管这种悲叹是徒劳的。
李子德云:“写夜易,写倦夜难,却俱只在景上说,不着一倦字字面,故浑然无迹。”(《杜诗镜铨》)李语评价精当,指出了这首诗的构思之妙,妙在“清景如见,一结感慨”。首联以“竹凉”、“野月”总摄所写之景;颔联用“重露”、“稀星”巧接分承,不露痕迹;颈联虽另出画图,却隐含“野”中,且有推移时间的功用;尾联既点题,又点睛,尽情抒怀,猛收全篇。掩卷回味,通篇景语皆情语,情寓乎景中。此等运筹,非大手笔不能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