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作者:辛弃疾 栏目:辛弃疾诗集 2021-03-16 17:05:5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题解】

本篇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六。

永遇乐,见前李清照词同调题解。此词为宋宁宗开禧元年,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作。京口,古城名,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北固山上,面临长江。又名北顾亭、北固楼。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元嘉草草(4),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7),一片神鸦社鼓(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

 

【注释】

(1)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主。曾建都京口。(2)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其先世彭城人,后迁居京口。刘裕在此生长,也在此起事,终推翻东晋,自己做了皇帝。(3)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4)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5)封狼居胥二句:谓刘义隆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致惨败,几乎危及国本。狼居胥,一名狼山,在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这里用以表示刘义隆要北伐立功。但当北伐失败,北魏军队乘胜追到长江北岸,声称要渡江时,刘义隆又惊慌震恐,登烽火楼北望,对北伐表示了悔意。仓皇北顾,即指此。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针砭南宋此时企图伐金而无充足准备,仓促冒进必然误国。后果如所言。(6)四十三年三句:指作者绍兴三十二年南归,至今恰为四十三年。南归前,他在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战争,故云。扬州路,即淮海东路,辖今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一带。(7)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他反击刘宋北伐,率军直逼长江北岸,在瓜步山(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8)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此句写敌酋庙宇里香火旺盛,暗示北方土地人民已非我所有。(9)廉颇二句:谓朝廷无人关怀有抗战经验的老将。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这里作者以廉颇自比。

【导读】

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而实际则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这些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被形象地概括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话里。在这里,作者发的是思古之幽情,写的是现实的感慨。无论是孙权或刘裕,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这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还比较轩豁呈露,那么,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就更加意味深长了。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本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精神,正代表了辛词特色的一个方面。

 

【思考】

1.从《摸鱼儿》、《永遇乐》两首词中,体会用典的妙处,并说说辛词用典与表情达意是怎样一种关系。

2.《青玉案》词有无寄托?请结合作者生平事迹进行分析,说出你的理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