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搞锦[1],朝露团团。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2],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3]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注释】
[1]搞锦:像展开五彩的锦缎。
[2]致君尧舜: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此处追述当年两兄弟的理想和抱负。
[3]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东坡的自信与自豪并没有到狂妄与自负的程度。
【译文】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孤零零旅舍灯光青冷,厌听这荒野鸡鸣,收拾起旅枕残梦。晓月渐渐淡去了白绢似的皎洁,微亮的晨霜一片晶莹;山上云白如展开的锦缎,朝露点点与晨光辉映。人世间的行程没个尽头,有限的是这劳顿的人生。似这般无足称道的平庸,难得有欢愉的心境。我这里独自低吟罢,征鞍上,悄无声,许多往事涌心中……当年我们风华正茂,同时客居在汴京,姑且杯中寻醉慰平生。
【解析】
诗言志。这首词写景、抒怀、寄情、言志,是苏轼以前文人词作中罕见的题材与风格,是苏轼革新词风的新作。
这首词苏轼写于熙宁七年(1074)十月。当时苏轼自杭州通判调知密州(现所在山东诸县),写于赴任途中。上片是一幅霜晓行旅图:孤舍青灯,野店鸡鸣,月淡霜浓,让人想起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孤寂与落寞。仔细揣摩又不难发现冷中的热,霜晨独行中的“微吟”,马上“无语”中头脑里“往事千端”的思潮涌动,又分明流露出诗人不甘于“似此区区长鲜欢”的积极用世的心向,引发了下片“致君尧舜”的宏大抱负,以及待时而沽、“行藏在我”的自信与自豪。当时苏轼兄弟一到京城,就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后来又受到仁宗、神宗的欣赏:“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后因政见不合,不被重用,未能施展政治抱负。
然而词思流转中又明显表达了热中的冷、进取中的退守。“袖手何妨闲处看”“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实为苏轼内心深处的困惑与矛盾的写照。苏轼用自己的笔毫不掩饰地写出了一个真实、透明、本真可爱的苏轼。当然,儒家积极用世的人生观是他人生信念的基石,是从未动摇过的。即使在他几年后横遭牢狱之灾生死未卜的关头,依然怀着“圣主如天万物春”的信条不变。同是《沁园春》这个词牌,八百多年后有个华夏英才面对华夏河山吟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雷霆般的声音,何等的执着、博大而朗健!人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信非虚言。我们在评议前人的诗文与其思想感情的时候,也不该忘记这一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