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芳草长川[1],柳映危桥桥下路。归鸿[2]飞,行人去,碧山边。风微烟淡雨萧然[3],隔岸[4]马嘶[5]何处?九回[6]肠,双脸泪,夕阳天。
【题解】
此词写春天,闺妇看到芳草绿满川原,柳映河桥,已是春心荡漾;加上抬头见归雁北返,更觉征人远去,徒使她望断青山而怨其外出。下阕作进一步渲染:微风吹拂,烟淡淡雨潇潇。却不闻隔岸马嘶声,说明征人不归。因此肠为之九回,泪满双颊,愁对西天落照而已。
【注释】
[1]长川:长的河流。
[2]归鸿: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
[3]萧然:萧条冷落,空寂凄凉。
[4]隔岸:指河的对岸。
[5]马嘶:指马鸣凄楚幽咽。
[6]九回:多次翻转或萦绕。多形容愁思起伏,郁结不解。
【译文】
芳草萋萋的水中绿洲,高桥如长虹卧空,飞架长川两岸,高桥下的道路两旁柳树掩映,随风依依。北归的鸿雁,展翅飞过;路上的行人,也一个个离去。风小云散雨声消逝,是一片萧然寂静,举首望去,鸣叫的马儿在何处。愁肠九转,泪满双颊,愁对夕阳西下。
【赏析】
这首词写离别之情。上半片写春雨绵绵中,词人立于横跨长川的“危桥”之上,带着无限的凄凉,认真审视周围的山川风物。发端句写向两边看望,“芳草长川”的横幅画面,即刻收入视野,这幅画里面既有“高冈碣崔嵬,双阜夹长川”的高山峡谷,也有“芳草萋萋”的水中绿洲。紧接“柳映危桥桥下路”一句,写向前后观看,那高桥如长虹卧空,飞架长川两岸,通过高桥的道路,两旁柳树掩映,随风依依。“归鸿飞,行人去”,则写上下察看。往上看,北归的鸿雁,排成人字行,展翅飞过;往下看,路上的行人,也一个个离去。最后,只留下词人自己,他又朝着“碧山边”远眺,极目搜寻,除了远远的绿山相伴之外,周围是什么也没有了。景,愈写愈空阔;情,亦愈来愈孤凄。但是,这上半片,只着景中语,不写情中语,情中语是从景中语里折射出来的。亦情亦景,情景交融。
下半片从写景逐渐转为抒情。首句“风微烟淡雨萧然”,承上启下,写风小云散雨声消逝,乃是一片寂静的雨后景象。第二句“隔岸马嘶何处”,以反诘语使意境由静态转为动态。由于隔岸的马嘶划破长空,震惊了在寂寞中悲哀的词人,好像伴侣即将来临,孤凄就要消逝,但是,举首望去,反而看不到鸣叫的马儿在何处。这时,感情上的短暂转机,又回到茫然不知所措的空荡之中。第三句“九回肠”,可谓一语双关。一方面写词人运用逻辑的推理,得知骑着嘶鸣的马儿的人,在九曲羊肠的山路上奔驰,无法透过遮挡在眼前的山峦看到;另一方面,写词人的凄婉之情,犹如九曲羊肠,在脏腑中起伏跌宕,难以言状。最后,以“双脸泪,夕阳天”两句,直观地写词人在雨后夕阳下,双颊垂泪,泣不成声的外部表情,表现其隐藏在深处的极度悲伤。以“夕阳天”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夕阳西下带着无限的眷恋和惆怅,正好与送行之人对离人的一往情深、留恋不已相呼应,情境同于心境。此词佳处在于用细密的意脉表现了深婉的感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