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存在哪些问题?主要原因有哪些?
我国家校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逐步走入正轨,但合作的水平较低,在实践上还有许多领域未能开展。
(1)家校双方观念的差异影响教育合力的形成
在家校合作中,由于双方的某些观念不同,往往会出现一些矛盾。如在人才观方面,大多数教师能够确立符合社会需求和个性发展特点的正确人才观。认为凡是适合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有专长的、全面发展的人都是人才。而不少家长则认为只有脑力劳动者,如科学家、工程师、外企白领才是人才。由于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在培养方法上,会出现严重分歧。又如在儿童观方面,大多数教师能够确立民主、发展的儿童观,能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认为儿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有的家长则残留着封建观念,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用僵化停滞的眼光看人;有的家长持专制态度,以势压人,简单粗暴,急于求成。在道德教育中,学校家庭因观念差异引发的冲突更为突出。家长教师都知道道德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在这一点上,双方都有共识。然而涉及具体的培养目标及对孩子的发展期望时,家长的观念则有很大的变化。可以说,许多家长都是重智轻德,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差点也行,他们把孩子升学作为第一目的。因而评判一个优秀孩子的标准,则是学习好、成绩好、分数高。学校根据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许多家长则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失去了有序协调、统一和谐,以致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出现对立现象。家庭和学校是家校合作中的两种主要力量,如果形成合力,就会起到强化教育的作用,双方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必然会削弱这种合力的形成。
(2)家校双方普遍存在不愿合作的情况,使家校合作难以向深层次发展
在我国目前的家校合作中,普遍存在不愿合作的情况。
就家长的态度而言,有三类家长不能主动地与学校合作。一是与教师关系疏远的家长,平时与教师联系不多,缺少心理沟通,在心理上与学校和教师一直存在着障碍和隔阂。二是自卑型的家长,他们自身学识浅薄、文化素养低,或不懂教育,所以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或者是孩子学习成绩差,品行不端等,常有教师家访或是被叫去学校,所以惧怕与学校联系。三是放心乐观型的家长,特别是那些各方面表现尤其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家长。他们相信,教师完全有能力教好自己的孩子,也自信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好,所以自认为没有必要对学校有关的事情插手或干预。
就教师的态度而言,有的教师过于自信,自认为自己是教育专家,对于教什么、怎样教,自己最有发言权,无须家长指手画脚,提这建议或那方案,家长的参与就是给自己添麻烦;另一类教师则正好相反,他们缺乏与家长合作的经验,因此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深感紧张。这类教师可能是新教师或未为人父母者,自己年轻,经验不足,当家长们提出教育问题时,就会很不自在,特别是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家长或事业有成的家长与他们交往时,更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还有一类教师是因为对合作的不理解而不愿意与家长合作。他们认为家长不是教师,教育只是教师的权利,家长没必要介入学校事务。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家长介入学校教育,就是不信任学校和教师,就是挑学校和教师的毛病。有时会感觉到自己的职业权威形象受到了威胁和挑战。
(3)家校双方能力欠缺影响了合作的效果
许多家长和教师并非不愿意合作,而是不能合作和不具备合作的能力。面对不断变化、日益发展与复杂的教育现象,一些家长和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家校合作,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但收效甚微。有的家长因教育能力和文化素质较低,虽有望子成龙之心,却缺少点石成金之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甚至抵消了教育的力量。正如一些教师所想,个别家长来学校的目的就是监督工作。有的家长甚至将孩子出现的一切问题归咎于学校。结果家校双方关系紧张、态度敌视,有了这一屏障,双方很难进行平等交流与合作。此外,由于职业特点和原因,如有的家长是医生、警察等,则会错过与教师沟通和交流的时间。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不仅没能力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反而时常给学校带来麻烦。同时,他们又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到家长一方,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合作的形式看作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专讲学生的问题和不足,最后也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教师方面看,学会与各样的家长建立信任,保持良好的沟通,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分工协作,是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不能合作、不愿合作的态度势必影响家校合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4)合作形式单一,内容单调
家长会作为学校联系家长的方式由来已久,并且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多年来一直停留在由学校偶尔召开家长会这种单向联系的方式上,没有双向交流,没有形成制度,更没有一个有力的家校合作组织。学校一般是在学期中或学期末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生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提出家长在假期中辅导学生学习的任务等。家长在整个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缺少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真正对话。家长会的形式也几乎成为“报告会”这一固定模式。大体上先是校长讲话,一般都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也讲一些学校和年级的总体情况。然后是各班的班主任老师讲话,主要是介绍全班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并指点家长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家长对孩子以及班集体的其他情况,包括道德品质、性格发展等所知甚少。这样的家长会其实际目的是通过校长或年级主任的发言,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基本要求;通过班主任的发言,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成绩在班级中的排名。还有一种家长会开成了“批斗会”,老师丝毫不顾及家长的颜面,对一些成绩不佳的孩子点名批评,恶语中伤。可以看出,这种家校合作的形式只是教师向家长单向的信息传递,还没有构成二者之间双向的信息交流。
在家校合作的内容中,教师和家长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其他方面则很少关注。学习方面的联系主要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考高分,如家长向教师请教参考书的选择、校外辅导等。教师召开家长会的目的常常是让家长督促学生学习、给孩子开设各类补习班、推荐学习资料等,以获得家长在时间和资金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家长会的内容也多是向家长通知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学习情况,要求家长督促孩子的学习。在孩子的身体、审美、劳动等方面很少关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