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周易的基本原则(代自序)
《周易》是一部历史最悠久的卜筮之书。其内容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卦名、卦辞与爻辞。由于《周易》古经创作于三千年前,如果不了解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根本就不可能解读《周易》。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所谓“八卦”是指由阴爻与阳两种符号所组成的三画卦,亦即坤震巽坎离艮兑。这八卦又称为“经卦”,有“阴卦”与“阳卦”的分别。乾因为三爻皆阳,故为纯阳卦;坤则三爻皆阴,故为纯阴卦。其他六卦皆阴阳相杂,依《周易》独特的思维方式,物以稀为贵,故多从寡:凡一阴二阳之卦皆为“阴卦”,如巽离兑凡一阳二阴之卦皆为“阳卦”,如震坎艮
六十四卦由八经卦相重而成,故又称为“别卦”,为六画卦,可分为上、下两体,上体又称上卦或外卦,下体又称下卦或内卦。例如屯卦是下震上坎,小畜卦是下乾上巽。
至于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则是两卦相偶并列而成,非“覆”(或“综”)即“变”(或“错”),而且以两卦相综为原则,相错为例外。《周易》六十四卦之卦序,即依二十八对覆卦、四对变卦而排列。所谓“覆卦”即指卦画顺序与本卦颠倒,如屯卦的覆卦为蒙卦然而六十四卦中有八个卦,其覆卦与本卦相同,在这种情形之下,就取变卦。所谓“变卦”是指将本卦的阳爻变为阴爻、阴变为阳爻之后所得到的卦,在六十四卦中,因覆卦与本卦相同而采“变卦”的共有四对,即乾与坤颐与大过习坎与离中与小过
六十四卦的解释是经过上下卦的卦象与卦义而形成的。八卦所代表的自然界八种物象,称为“卦象”,如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其中巽又可引申为木或烟;坎是流水、云或雨,离是电或日。八卦在人事上也另有象征: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至于八卦所代表的八种性质,则称为“卦德”或“卦义”,如:乾为刚健,坤为柔顺,震为动,巽为入,坎为险陷,离为附丽,艮为静止,兑为说(即悦)。此外,八卦也可代表身体各部分和各种物类与现象,详细可参见《说卦传》。
譬如蒙卦下坎上艮,从卦象来看,流水刚从山上下来,不知将流向何方,有蒙昧待启之象。从卦德来看,一个人内险外止,也有不知所措之意。咸卦下艮上兑,以少男与少女相感应,以喻万物以大公之心相交感,少男在下,少女在上,有“男下女”之象。至于归妹下兑上震,则有少女从长男之象,但始则女先于男,终则妇制其夫,故不合于礼。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有六个爻位。爻有阴阳之分,位也有阴阳之分。凡阳爻皆称“九”,凡阴爻皆称“六”。每卦有六位,由下往上,各位分别称为“初”、“二”、“三”、“四”、“五”、“上”。其中初、三、五是“阳位”,二、四、上是“阴位”。例如需卦的六爻分别称为“初九”、“九二”、“九三”、“六四”、“九五”与“上六”。
凡是以阳爻居阳位或以阴爻居阴位,称为“当位”或“得正”,例如初九、九三、九五或六二、六四、上六;反之,则阳爻居阴位或阴爻居阳位,这称为“不当位”或“失正”。除“得正”、“失正”之外,《周易》强调中道思想,凡事以居“中”为善。在一卦中,“二”为内卦的中位,“五”为外卦的中位。例如九二虽不当位,但是因为处内卦的中位,所以多能得吉,然而也有例外。大凡居中位,适时则吉,失时则凶,这就是“趋时说”。如节卦九二爻爻辞说:“不出门庭,凶。”《小象》解释说:“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六位的意义也各有所指。“初”代表在野而尚未在位的人。“二”是尊位“五”的应爻,又居内卦的中位,所以是深具潜力的人。“三”居下卦之上,职位不低。“四”指近君大臣。“五”是尊位,代表君王,常是一卦之主。“上”则是指不在位的人。
而六位又分为天、地、人。初、二为“地位”,三、四为“人位”,五、上为“天位”。初、上两爻为“本末”,二至五爻为“中爻”。初为一卦之始,犹树的根部,尚难窥全树的模样;上为一卦之终,既见树的末梢,则全树清晰可见。中爻则是一卦变化的精髓,二与五因居中位,故“二多誉”而“五多功”。三与四为人位,《周易》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天位、地位相比,处人位要艰难许多,故“三多凶”而“四多惧”。
此外,六爻彼此之间也有关联性。如果是指内卦与外卦相互对应的爻位,例如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这称为“应”。凡是阴爻与阳爻相应,如九二应六五,称为“有应”。但如果是初九与九四同为阳爻,称为“无应”或“敌应”。
相邻的两爻则称为“比”。如果两爻是一阴一阳,由下爻比上爻是“承”,由上爻比下爻是“乘”。凡以阴承阳为“亲比”,例如六四承九五。以阴乘阳则是“逆比”,例如六五乘九四。而且爻有上下往来,凡爻由下而上称“往”,由上而下则称“来”。如贲《彖传》
说:“柔来而文刚,故亨。”乃指泰卦之上六来到下卦取代九二,用来文饰九三的阳刚。
灵活运用上述这些基本原则,就能解读《周易》古奥的经文。自古以来,注解《周易》经传的不下四千家,偏向义理学派的,就以取义为主,偏向象数学派的,就以取象为主。但注家多兼采“取象”、“取义”与“爻位”三种学说。现代人研读《周易》,只要掌握住这些基本原则,就是找到了进入《周易》殿堂的门径,就可以驰骋在浩瀚的《易》注古籍之中,而汲取千古不易的智慧之泉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