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安史之乱(755~76年)》真实记录与故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平安史之乱(755~76年)

唐天宝十四年至宝应二年(755至763年),唐朝廷平定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的战争。平叛长达7年之久,共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平叛初期: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从范阳郡(今北京西南)发兵15万,号称20万,长驱南犯,很快占领了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十五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即遣史思明、蔡希德率兵攻破常山(今河北正定)。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与郭子仪先后率军出井陉(今河北获鹿西南),入河北,在九门(今河北藁城西北)、嘉山(今河北曲阳东)等地,接连大败史思明部。唐玄宗过高估计战局的好转,于六月强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州(今河南三门峡)、洛阳。哥舒翰被迫领兵出潼关,在今灵宝西被安军崔乾祐部大败,潼关失守,唐玄宗仓惶出逃,自长安奔蜀,最后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于七月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帝位,是为肃宗。郭子仪、李光弼得知潼关失守后,收兵退入井陉。

平叛中期: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据洛阳称帝。李光弼率兵不足万人坚守太原,屡败叛军。四月,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率兵攻长安。九月,广平王李俶与郭子仪领兵15万,并借回纥精兵4,000,在长安城南香积寺北与10万安军展开激战,歼其6万余人,乘胜克复长安。十月,一举收复洛阳。安庆绪率部逃往邺城。

唐肃宗于乾元元年(758年)九月,命郭子仪、李光弼等9节度使,统兵20余万,进讨安庆绪。唐朝军围邺城4月之久,史思明率叛军13万来援。史思明杀安庆绪,返范阳称大燕皇帝。九月,史思明统兵南下,占领洛阳。上元二年(761年)二月,唐肃宗令李光弼反攻洛阳,结果大败。三月,史朝义杀其父史思明,自立为帝。

平叛后期: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肃宗去世,代宗继位。十月,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与仆固怀恩率唐军和回纥兵攻克洛阳,歼叛军6万,俘2万,乘胜收复河阳、汴州(今河南开封)等地。史朝义逃往河北。河北安史部将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唐朝廷。史朝义在唐军的追击下,于宝应二年正月自杀。历时七年又三个月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郭子仪说服回纥反戈图。765年,吐蕃与回纥联兵压境,郭子仪单骑出使回纥,说服其反戈。此画为宋人李公麟所绘。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