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对匈奴的战争(公元~158年)
公元33年至158年,东汉王朝为保卫北部边疆的安全,与匈奴所进行的长期大规模的战略防御作战。
东汉初期,百废待兴,首重安内,对匈奴则采用单纯防御战略。大力修缮障塞,并在沿边要地驻屯军队。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因天灾、人祸,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于汉,并助汉防边;北匈奴远徙漠北,边防形势有所好转。但并未根绝边患,北匈奴仍不时攻掠汉边。至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东汉国力已强,汉王朝遂效法西汉武帝,转变为攻势防御战略,实施反击。大规模的出击作战,共有2次。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军分4路,各万余骑出击北匈奴:其来苗、祭彤、耿秉等3路出发后,未遇北匈奴军,无功而返。窦固军进至天山与北匈奴军相遇,将其击败后,追击至蒲类海(今巴里坤湖),攻占伊吾卢(今新疆哈密西北),置宜禾都尉,切断北匈奴与西域的联系。
永元元年(公元89年),汉军与南匈奴军联合,集中4万骑,分3路击北匈奴:邓鸿出稒阳塞(今内蒙古包头东),南单于出满夷谷(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一带),窦宪出鸡鹿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约期会师涿邪山。到达目的地后,未遇北匈奴军。窦宪遂派出精骑万余继续北进。至稽落山遭遇北匈奴军与之激战,将其击溃,追击至北海地区。斩首万余,先后降20余万人。窦宪在燕然山(今杭爱山)勒石纪功。为彻底消灭北匈奴军残部,永元二年、三年,窦宪又两次派精骑突袭北匈奴。最后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全歼北匈奴军残部,北单于仅率数骑逃走。
北匈奴被击败后,南匈奴又多次发生叛乱均被迅速平定。其中规模较大的作战为永初三年(109年)的一次。南匈奴联合乌桓、鲜卑,由雁门(今山西朔州东南)攻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击败汉兵后围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汉军2万来援,南匈奴军退至虎泽(今美稷附近),于次年降。南匈奴最后一次叛乱,在延熹元年(158年),被张奂击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