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形势(公元前7年)》真实记录与故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西汉形势(公元前7年)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汉时期。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西汉传十三帝(包括王莽新朝),历时230年。西汉疆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兴,以其郡太大,稍量开置,又立诸侯王国。武帝开广三边。故自高祖增二十六,文、景各六,武帝二十八,昭帝一,讫于孝平,凡郡国一百三,县邑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

西汉是在秦朝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刘邦建立汉朝后,一方面沿袭秦朝的郡县制;一方面又消灭楚汉之战中形成的东方异姓诸侯王,代之以同姓诸王,形成“郡国居半”的局面。同姓王强大后,同样形成割据,景帝接受晁错“削藩”建议,并平定了吴楚等七国叛乱。汉武帝时继续削弱同姓王,巩固中央集权。

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公元前140至前87年),西汉国势最盛。武帝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丞相的权力,在宫中形成一个新的权力中心,称为中朝。中央军力得到加强,司监察职任的部刺史开始设立,以执法严酷闻名的酷吏成批出现。长安和各地分别设立太学和郡国学,培养各级官员。经济方面,统一汉初以来紊乱不堪的货币,实行政府专营盐、铁以及均输、平准之法,打击大商贾。汉武帝维持了政治的稳定,并以聚集的钱财发动对周边各族的战争。

汉与周边各族的战争中,与匈奴的战争规模最大,历时最久。自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到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武帝采取集中兵力,主动出击,各个歼灭的战略,组建大骑兵集团,以大纵深迂回,远程奔袭,连续突击等战法,命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夺回河西走廊之地,并于西北边境之地修筑长城、烽燧,列置屯田。汉与西域诸国的交通,也逐渐开通,西域三十六国陆续内属,从而形成了经由河西走廊,分沿天山南北两路,西越葱岭,以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陆上交通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汉武帝虽然完成了辉煌大业,但也耗尽了国力,加重了农民的困苦。豪强兼并现象日益严重,流亡的农民或沦为奴婢、佃客,或聚众暴动。武帝晚年转变政策,缓和矛盾,形成了昭帝、宣帝时期的小康局面。此后社会又险象丛生,官吏贪暴,商人盘剥,更甚于前。农民反抗、铁官徒暴动频繁。外戚王氏乘机控制了政权。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而王莽新朝也改变不了沉积多年的社会现实,新莽天凤四年(公元17年),爆发了以绿林、赤眉为主的农民起义。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元年,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推刘玄为帝,建立更始政权。昆阳一战,刘秀率军全歼莽军主力,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乘胜攻入长安,王莽政权亡。

西汉铁盾(复制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