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闽粤花·福州之旅·支提山·不到支提枉为僧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灼灼闽粤花·福州之旅·支提山·不到支提枉为僧

支提山又名霍童山,在宁德县西北,海拔800多米,山峦绵亘25公里,有九十九峰。峭壁万仞,危岩千层,古木参天,云雾蔽日。山上峰、岩、洞、壑、林、泉,多留有名胜古迹,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明永乐皇帝赐其为“天下第一山”,并亲题匾额。五代时,闽王封它为“闽国东岳”。《闽都别记》载:“闽境之山,西则武夷东霍童”,可见支提山之奇秀。

支提山中仙迹多。北宋《寰宇记》说:“支提山为列仙游处”,其九十九峰中,多有仙道遗踪。如华顶峰山巅,有坪可容千人席地而坐,据传为“天冠菩萨”说法处。峰高万寻,台平如磐,堪称奇观。双髻峰两峰并峙,高出云表,其余诸峰环绕,状若千叶莲花,莲心中有支提寺。大童峰为道教圣地,峭壁凌云,古木苍苍,相传汉末葛玄、唐代司马承祯都曾隐居于此,山上留有葛仙岩、丹灶、药臼、石钵、石盂等遗迹。法华峰因宋代昭爱禅师在峰下诵《法华经》得悟而名。来悟峰亦因支提玄本禅师在此得悟而名。

支提九十九峰,可登者有四十八峰,而以华顶、双髻、大童、法华、来悟五峰最著名。胜景中有十五岩、四台、天洞、五林、八岭、四潭、三井、四泉、五石,以那罗岩、辟支岩、晒衣岩、雨花岩、天灯台、罗汉洞、五龙潭为最胜。历代名人雅士,皆慕名来游,留下的赞美诗篇,不胜枚举。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到支提山香炉峰访司马承祯,当时司马正在山中修炼,称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和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作诗答道:“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沉怀丹壑志,冲霄归寂寞。竭来游荒闽,扪步涉禹凿。汇绿泛湖海,偃蹇陟卢霍。”陆游在任宁德主簿时,也来游支提寺,与寺僧夜谈,并作《雍熙寺与僧夜话》:“高名每惯习凿齿,巨眼适逢友遁林,共话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云深,现前钟鼓何曾隐,匝地毫光不用寻。欲识天冠真面目,鸟啼猿啸总知音。”明代大学士、宰相叶向高也曾游支提山,作《寄题说法台》诗云:“支提山下讲筵开,传是天冠说法台,榈木经翻僧已去,珠林磬寂客还来。花飞碧涧闻挥尘,月冷沧江见渡杯。早晚投簪依此地,休教松径掩苍苔。”

山中的支提华严寺,尤为著名。相传唐朝武则天时,有高丽僧人元表躬负《华严经》来支提礼诵,将经传给甘露寺僧元白。元白将经献给闽王,闽王又传给吴越王钱俶。钱俶得经后,命杭州灵隐寺和尚了悟禅师与当朝沈相国前来觅圣。到霍童村,夜宿支提寺,闻山中隐隐有钟鼓声。次晨登山,有白猿引路,日暮时见一处高门广殿,僧侣云集。隔宿再往探视,则僧寺全无。二人溯流而上,至天冠说法台,复见僧众如前,知为菩萨显灵,奏之于王。吴越王乃敕建华严寺大殿于此,并铸铁天冠菩萨一千尊,各高尺许,命使者航运回寺中祀奉。元初支提寺被毁,后又重修。明永乐年间,朝廷遣太监到山中建大殿,仁孝帝后重赐铁铸“千圣天冠”一千尊,并建阁祀之。铁佛高尺许、神态各异。此后寺又二度被毁。明万历元年,朝廷又命重修,赐铸铜渗金大毗卢千佛托一尊,高2米多,重千余斤,作双层空心圆体,底层有二十圈莲瓣,每圈五十片,每片莲瓣浮雕一尊高6厘米左右的小佛像,共千尊。上层坐毗遮那佛,头戴金冠,呈坐禅入定之势。此佛托工艺精湛,形象逼真,无有匹敌。佛托铸成后,从北京运到支提,历时两年。

支提寺因受历朝重视,名闻四海。在明代鼎盛时期,下属有三十多处寺院,僧众千余人,煊赫于江南。支提山与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同时授祀佛教禅山,并称国内佛教五大名山。天下云游僧侣多上支提山朝谒,故《华严经》云:“不到支提枉为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