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略阳县·药水岩》陕西名胜简介
在略阳县城南3.5公里嘉陵江畔文玉山半崖。药水崖,亦即灵岩寺,又名白鹿洞。
据《方舆胜览》记载:“去沔州城七里,有二石洞,洞有泉能疗疾。”据刘异《药水岩诗》自注所记载:“山上有石乳洞,昔人采石乳入此洞中,约行半日,忽见天色朗彻,奇花异木,非凡所有,为白鹿所触,惊迷而回。后再游,大石塞其门矣,石今尚存。”据《通志》记载:“两洞之间有一泉,西流入嘉陵江,谓之药水,饮水愈疾。山上五里为石乳洞,容千余人,前有一泉,不竭。”
其岩有二洞,乃罗汉洞与大佛窟,位文玉山之崖。其正殿崖窟,宽敞雄伟,足容百人,洞内之毗卢大佛,身高丈六,体披黄袍,合掌静坐。此佛始塑于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六年(1511年),补塑妆修于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并增塑白衣菩萨接引二佛。佛像后有金龟。此洞洞口高约25米,宽50米,进深60米,外高宽,内低窄,簸箕形。洞之左右和正面俱有房舍,洞前有唐棕3株,虽无雨露所滋,而摩直立,高20多米,冬夏常青,翠色欲滴,号为佛前三炷香,其一摧折,今存二株。
由大佛窟洞口贴崖扶栏,过奈何桥,左行百余步,即达后洞罗汉洞,此洞较之大佛洞矮而狭,洞顶有巨石欲坠,却有石柱中擎,险而又夷,洞腹幽深叵测,常有云雾出入,据说此白云雾为灵岩寺的“倩女”,家住蓬莱,来去住此,故有“洞通仙境”之说。洞内塑有罗汉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这里有涅槃佛像,人俗称睡佛,泰然长眠,双目似乎合闭,千年寒暑,不闻不问,涅槃如做梦,梦里忘忧,梦里消愁,把观者或游人,带进神奇的梦境。
据《一统志》记载,这里的罗汉洞侧有一冷泉,水洁似乳,内含多种微量元素,饮之疾愈,称为药水,一云神水,此地称药水岩之名,即此而得。人们把药水凿石成小渠,环流至前洞大佛窟佛座下涌出,故此灵岩寺亦称药水岩。
药水岩有石碑118通,尤以《析里桥郙阁颂》碑、《仪制令》碑而最著名,《郙阁颂》碑乃蔡邕所书,为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五月以后为熹平元年,即172年)之摩崖石碑,拓片全国流行;《仪制令》碑,乃古之交通规则的遗令,颇有参考价值。
唐欧阳詹《灵崖述旧诗》:《药水岩》古诗句出处:
不到灵崖又二年,重来风景尚依然。
层峦回出晴霄外,倦鸟归飞夕照边。
坐爱云林泉石好,行寻暖谷野桥连。
同游不觉天将晚,暂借僧房一榻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