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本
高中毕业,他用自己画画存下的钱去了日本,在东京艺术学校学插画。然而,让他失望的是,到了学校他才发现,老师教的东西他早都会了,而且,不但会,还靠它挣够了来这里的学费。
除了打工维持生活之外,他也开始感受日本文化。神保町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那是日本最大的书店街。一百多家新旧书店鳞次栉比,书摊甚至摆到了人行道上。每次看完书,他就到日本的寺院里待一阵子。他喜欢那些唐代风格的建筑。特殊意境的枯山水、干净简单的榻榻米,他对佛教萌生了最初的好感。
日本寺院是家庭式的,僧人可娶妻生子,爷传父,父传子,代代相传,像家族生意一样。他曾经遇到一个日本老和尚,老和尚独身,对中国人有好感。老和尚对他说,跟我出家吧,以后我的寺院就是你的。那是他第一次心生出家的念头,但这念头很快就打消了。他当时还没去过老和尚的寺院,只知道在偏远的乡下。他想,即便出家也该在自己的土地上,一个中国人留在日本农村当了和尚,听着只是个漫画故事。
在日本待了几年后,他回到了香港。刚回来时,他稀里糊涂地进过一家日本人开的模具厂,在那里当监工,负责监督香港工人把没倒好的模子重新倒过。那份工作至今想起来他都觉得诧异。他甚至觉得日本老板之所以请他,是因为他会日语,能陪自己喝酒。
灯红酒绿的生活他也是曾经向往过的。但当他赚到钱,或者说不需要自己花钱便能灯红酒绿时,他却发现那种生活其实并不怎么有趣。他发现日本老板沉迷其中只是为了释放压力,麻痹自己。而对他来说,他既不知道模子怎样才算倒得好,也不知道如何协调日本老板和香港同胞之间的关系。他只知道帮香港同胞,日本老板会不高兴,帮日本老板,香港同胞会用奇异的眼光看自己。没过多久,他便结束了这段莫名其妙的工作。后来,他开始在一些报纸杂志上发表推理小说。稿子写得并不开心,跟编辑们的合作也总是不欢而散。他们对他的评价是“另类而不成熟”。
他对香港似乎也没什么感情。尽管在这个让很多人羡慕的繁华都市里出生和长大,但他总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从小到大。他了解他自己,太了解了。在过往的追寻中,一切都是混乱的,他跟大多数的人都搞不好关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