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谈·郑逸梅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收藏趣谈·郑逸梅

郑逸梅(1895~1992),江苏吴县人。南社社员。文史掌故作家,素以撰写清末民初文坛名人逸事著称。20世纪20年代初曾任多种报刊主编,兼《申报》《新闻报》《时报》特约撰述,被誉为“补白大王”。建国后历任多所大学文学教授。生前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收藏南社资料

郑逸梅先生一生从事过新闻、教育、电影编剧等职业。他收藏有金石书画、书报杂志、文房四宝、信札名片等,几乎无所不及,可以说是见一样爱一样。郑老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好像开一个旧货的铺子,什么都要,破铜烂铁,零缣残柬,我都认为是有用之物。”

青年时代,郑逸梅与辛亥革命时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人物柳亚子、高天梅、李叔同、陈巢高、高吹万、苏曼殊、胡蕴、余寿颐等皆有交往,南社成员1000余人,他认识1/3左右。热衷于收藏的郑逸梅,当时就留心收集南社的各种资料。社员的著作,或由人赠送,或自己购买,星星点点,积累很多。社员中有好几位是报章杂志的编辑,采登了较多的社友作品,对此,他也全部保存起来。尤其是南社社员的信札,哪怕片纸只言,他都用心收藏。70多年过去,这些资料在别处已无法寻觅,只有在郑逸梅那里仍保存完好。他对这些藏品反复钻研、分析、整理、考证,理出了南社的成立始末、活动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并为170余名社员作了小传,于1989年写成了洋洋数十万字的《南社丛谈》一书,交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后又遵约编成《南社诗选》一书。他那炼石补天之作,不仅是对半个世纪前这段文坛往事的追忆,更是他个人研究成果的记录。这一成就的取得,是他对藏品进行横向探讨的结果。



集火花10万种

郑逸梅先生在清末民初时就开始集藏火花。他集火花达10万多种。我国本没有火柴,以往都用火石取火,清末才有火柴的输入,有些老人叫它“洋取灯”。最初是“龙头牌”的,盒的正面绘一龙头,反面有椭圆形的黑边,四角镂空,旁缀二花,中间印英文“瑞昌公司”。公司不久歇业,故“龙头牌”行期很短。以后,有家燮昌火柴公司出了“姜太公钓鱼”的火柴商标,随即又没有了。这些火柴商标,郑老均有收藏。他的收藏可说是一部中国的火柴发展史。



清末民国火花一组



名人名片千余种

“‘名片’也是我集藏物品之一,当然我所收藏的都是些名人名片,约千种。”郑逸梅先生在《我之“博爱”》一文中如此写道。

名片,汉代称谒,汉末改称“名刺”,原用削木书字,后虽改用纸写,仍延用刺名。清代称名帖,考究者帖用织绵,并用大红绒为字。当年帖的大小是根据主人地位的高低而定,地位越高名片越大。郑老收藏的名片有大中小之分,最大的名片如同16K的杂志似的,梅红色,那时携带这种大片,极不方便,为了不被弄脏、折坏,皆装在一种长方形的扁木盒中,这种做工精巧的木盒,多以楠木、椐木和红木制成,有的镶有螺钿,有的雕花刻字,也有的镶嵌铜饰。这种称之为拜盒者,多由随身佣人携带,到了某某府前,呈上拜盒。主人从盒中取出红纸书写的名片,知道贵客临门,立即开门迎接。郑逸梅所收藏的梅红大片皆为清末显赫人物,如康有为、谭嗣同、曾国藩和李鸿章等的名帖。

郑老先生收藏的最小名片,大小如同一张邮票,是以善画竹而闻名东南的画家申石伽所用。这位大画家别出心裁,名片上的大名,仅有绿豆般大小,遇有眼神不灵者,手捧名片,一筹莫展,不知道递过微型名片的主人,即是大名鼎鼎的申石伽,为了不失礼,也只好说:久仰大名。可手中的名片却是倒拿着。另一位丹青名手吴湖帆极爱米芾的书法,即从米南宫字帖中选出所需之字,设法放大或缩小,凑成统一的行书体印在自己的名片上,这种别具一格的书法名片,因郑老和吴湖帆同是文友,故有收藏。上世纪20年代,照相术还不普遍,扬州小说家黄少芹即在名片上印上自己的尊容,这种当年时髦而又新鲜的名片,郑老也有收藏。

郑老收藏着一张很奇特的名片,名片主人为蔡尔康。这张名片也许是当年最长的名片。说它长,并非名片本身超长,而是主人介绍自己超长。这张小小的石印名片上,密密麻麻印满了字。中间有“震旦江苏上海蔡尔康”。下附有极小的小字:“字子,号紫黻,晚号支佛,外号铸铁庵主、缕馨仙史。清帝逊位后,改号采芝翁。”右上角,则有“四品衔分部主事,奏保经济特科,大举优恩黄生。历办《申报》副主笔,《沪报》总主笔,《新闻报》开创正主笔,《南洋官报》采访委员;历掌《万国公报》广学会正翻译”。左下角则有“世居老北门内西穿星街十九号,通讯处:老西门北敦润里二十五号”。这张名片不加标点符号,数一数,竟有126字之多,片主尤感介绍不够详细,又在名片的反面印了他的著作十多种。郑逸梅在一篇文章中评论这张名片写道:“这位蔡尔康,的确是报界的前辈,但不知道的看见这帧怪名片,也许认为此人患有精神病。”



清末名片



妓女名片,也许有人不屑一顾,可郑逸梅也当成收藏品加以珍藏。这种名片,其头衔多为某某花园大总统、某某女儿国三公主等,还有的印着“林黛玉”、“王熙凤”等绰号,这类风靡一时的名片,当今已成为难求的藏品,出高价也难觅一张。

郑老藏有专贮太史公的名片册,封面上“名标翰苑”四字为潘勤孟所题,册内不但有同治甲戌状元陆润庠、咸丰己未年状元孙家鼎、光绪癸卯状元王寿彭的名片,还有榜眼喻芹林、探花冯煦等人的名片,以及北洋政府徐世昌大总统的名片。



自谓“嗜扇成癖”

当今收藏折扇最讲专题集藏的应属郑逸梅先生。先生自称“嗜扇成癖”,集扇约600余柄,每扇备一锦袋。他的扇子大都成龙配套,富有情趣,用先生的话讲“往往玩些花样出来”。他藏有生肖扇12柄,由12位画家执笔,如柳渔笙的鼠、钱文彬的牛、张善的虎、洪庶安的兔、熊松泉的龙、胡藻斌的蛇、金碧艳的马、张大壮的牛、朱文侯的猴、商笙百的鸡、陈昔俦的狗、张聿光的猪,都很工致。他还有梅花扇10柄,有绛,有素,有绿,有墨,有双钩的,有没骨的。又有五伦扇,父子的,王一亭书,王秀眉画;兄弟的,谢公展画,谢介子书;夫妇的,何万庐书,顾青瑶画;朋友的,20余人签名题识;君臣的,不易配合,只能将就从事;杨哲子书,袁寒云(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画。又有老少扇,老的各人写一寿字,关榕柞85岁,陈重威82岁,汤子章82岁,李芳芳113岁,宋文蔚82岁,庄清华82岁,卢鸿痕81岁,裘可桴80岁,喻长霖80岁,王同愈82岁,马相伯96岁,沈心海80岁,伊立勋80岁,共13人,合1221岁。由蒋竹庄加跋。少的,庄翔声子祖怡书,年12岁,孙味齑子大千画水山,年13岁。又有革命扇,林森、陈其采、吴稚晖、陈树人、薛笃弼、蔡子民书,经亨颐画。又有艺术扇,欧阳予倩、黎锦晖、江小鹣、张丹斧书,丁悚、光宇、浅予、少飞、籁鸣画。又五朱(谐声铢)十钱扇,五朱为汝珍、元树、宝莹、其石、圮瞻,5位都是朱姓;十钱为名山、瘦铁、云鹤、石仙、一海、崇威、枕霞、海龙、问明、鼎,10位都是钱姓。又叛徒扇,文字叛徒胡适之书,艺术叛徒刘海粟画。又双铁扇,钱瘦铁、郑钝铁二金石家拓印。又九云五松图14柄,万佛楼扇30柄,百芝千龄扇2柄。又某年获得一古泉,有“龟鹤延年”4字,就集合20余人在扇头上各画一龟。一面由王一亭书“鹤寿”2字。扇面成套,扇骨也很讲究,有湘妃的,象牙的,棕竹的,梅鹿的,紫檀的,玳瑁的,凤眼的,檀香的,斑竹的,刻竹的,烫花的,桃丝的,乌木的,鸡翅木的,罗汉竹的,嵌螺钿的,银丝棕的,波罗漆的,洋漆的,等等。



壮志不已藏尺牍

郑逸梅多年收存名人书札尺牍,前后搜罗将近万通,虽经浩劫,损失殆尽,但他壮心不已,后来又复积得二三千之数。其中内容,有学术性的,有历史性的,有社会性的。他将书札尺牍装黏成册,自明朝至清代,至民国,至建国后。并将书札尺牍分为若干类,如小说家的,收集了刘铁云、李伯元、李涵秋、张春帆、孙玉声、包天笑、毕倚虹、程瞻庐、徐枕亚、张恨水等,成为一组。如画家的,则将董香光、费晓楼、程庭鹭、顾若波、胡公寿、杨柏润、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集为一组,及人称“三吴一冯”的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又成为一组。其他还有“苏报”案主人陈蜕的,康有为称为“天下第一奇士”丘菽园的,《孽海花》作者曾孟朴的,早年商务印书馆《辞海》主编陆尔奎的,编四角号码王云五的,著《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的,前清大吏张之洞、端方、铁良的,末代状元刘春霖的,清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的,邮票大王周今觉的,京剧两巨子梅兰芳、程砚秋的,上海文史馆馆长张元济、江庸、金兆梓的,民初上海两大书法家曾农髯、李梅庵的,以及黄宾虹、谭延、罗振玉、邵力子、马一浮、徐志摩、陈叔通等人的。以上诸札,不但写作俱佳,且内容也具有文献史料价值。

郑先生自谓集藏书札尺牍,有很多的便利和利益。其一不占地位,只须腾出一二抽屉,或小小的简箧,就可解决;其二有历史文献价值,书札尺牍中所叙述的,往往有助于史实的考证;其三多率真语;其四可保存名家手泽;其五可裱成册页,也可装为手卷,点缀书斋。因而他生前无论怎样忙,每天必挤出些时间来,翻检收藏,有如和前贤时彦,欢叙一堂,倾襟联袂,胸怀间廓然开畅,一无挂碍,成为常规定例。郑老先生遗憾的是同好太少,否则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其乐定然无穷。



松壑飞泉 吴湖帆





红梅双蜂 齐白石





吴昌硕书札





梁漱溟信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