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章趣谈·潘天寿
《潘天寿》:潘天寿 1886-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浙江宁海人。为人朴讷,友朋戏呼曰阿寿,因以为号。又以性懒别署曰懒秃,曰朽居士。擅书、画,能诗,兼工治印。书则篆、隶、行、草俱能,尤以行草,疏疏斜斜,有黄石斋之风,画则初学吴昌硕,继则融合天池(徐渭)、八大(朱耷)、石涛(原济)、石(髡残)而独具风格,著墨不多而古朴奇肆,超然物表。晚年又擅指画。历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艺专教授,国立艺专校长,解放后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美协主席。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听天阁诗存》、《治印丛谈》等。
《潘天寿》:主要闲章:止止室 听天阁 雷婆头峰寿者 大颐 一味霸悍 强其骨 不雕
止止室
潘天寿自镌“止止室”印,意为学艺须循序渐进,积跬步以致千里。亦有在名利面前止步之意。
听天阁
潘天寿尝于梦中得句,醒后谨记“听天楼阁”一联,即挑灯足成之。诗云:“梦呓也关醒后欢,耐将残句续冰纨。听天楼阁春无限,卷陆蛇龙蠹走看。大道河牛蹄语重,闲云飞海研涛宽。吟成已结灯花好,月影徐移上石栏。”并以“听天阁”名其斋。
潘天寿像
止止室
听天阁
大颐
雷婆头峰寿者雷婆头峰是潘天寿老家宁海冠庄附近的一座山峰,传说潘天寿小时候曾在附近放过牛,并曾多次登过此峰。关于此峰名称的来历,宁波县地方志有一则传说:“从前,冠庄村有九泡龙潭,潭中有九龙作怪,年年洪水泛滥,吞噬田禾,苦害冠庄一带村民。天庭雷婆闻之,下凡怒镇九龙。从此冠村一带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玉帝恼雷婆私下人间,招惹是非,令速返回。雷婆不忍抛却苦难百姓,拒绝归庭。玉帝乃命托塔天王于雷婆头上压一石塔,使其永作山村野婆,遂成山顶一峰,民感其德,称之为雷婆山峰,亦称雷婆头峰。”此峰远看似馒头,近看却非常陡峭高大,气势逼人。潘天寿刻用此印,表达了他对故乡山水的深厚情感。他曾回忆道:“我年青的时候,喜欢往野地里跑,对着山看半天,对着水看半天。眼睛在看,心里在想,想那些与山和水有关系的事情。其实,都是人的事情……我倒是和山水交上了朋友,和花草树木交上了朋友;有时一个人自言自语,人家说,你是在和石头说话吧!我说,石头就是我自家呀!”
大颐“颐”为面颊,“大颐”则借指自己脸长。
一味霸悍 强其骨潘天寿曾说:“我对八大山人的画一直非常喜欢,他的画我一直注意看,但顺着他的路子去画,总觉得超不过他。后来才想到要反其道而行之,这样便离开八大而有自己的风格了。”又说:“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没有八大那种国破家亡的悲愤凄苦之情,应该积极向上,在画中表现生生不息的活力。因此我想从加强画的气势和骨力两方面去着手,以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宏远壮观的伟大气魄。”“我常用这两方印章来提醒自己。这样可以与八大的圆柔隽润的笔墨不同,树立自己气雄势壮的特色。”可见,潘天寿用这两方印章,是为了追求画面的大气磅礴和艺术创作的一种独立精神。
不雕潘天寿曾说:“‘不雕’,不过是自嘲罢了,朽木不可雕也。”并有诗云:“不雕全朽质,借懒得天真。”说是自嘲,体现的却是他不迎合世俗的独立人格,以及追求“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风格。
一味霸悍
强其骨
不雕
雷婆头峰寿者
边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