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嵩》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周嵩》人物故事小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周嵩》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周嵩》人物故事小传

周嵩,字仲智,安东将军周浚次子,汝南安成(今属河南)人。司马睿作晋愍帝(西晋末代皇帝,公元313—316年在位)的丞相时,任周嵩为参军。司马睿即晋王位(司马睿公元316年即晋王位,旋称帝)后,拜周嵩为奉朝请。因反对匆匆即位,进谏北伐以雪国耻而得罪司马睿,到地方任新安太守。周嵩临走前说了些对朝政不满的话,被人告发,因为当时他哥哥周顗受到重用,才没有加罪于他。后来司马睿亲近王敦,疏忌王导,周嵩上疏进谏,力陈王导辅国功多,忠心不二,由此激怒了王敦。王敦杀害了周顗之后又装模作样地遣使至周嵩处吊丧,探知周嵩对自己心怀仇恨,就很憎恶他。后来王敦诬告周嵩与当时农民起义领袖李脱有联系,周嵩被逮捕杀害了。周嵩官至御史中丞,精于佛事,是东晋初官僚中崇信佛教的代表人物之一。《晋书》记载他在刑场上还在朗诵佛经。



〔正 史〕

嵩字仲智,狷直果侠,每以才气陵物。元帝作相,引为参军。及帝为晋王,又拜奉朝请。嵩上疏曰:“臣闻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故古之王者,必应天顺时,义全而后取,让成而后得,是以享世长久,重光万载也。今议者以殿下化流江汉,泽被六州,功济苍生,欲推崇尊号。臣谓今梓宫未反,旧京未清,义夫泣血,士女震动;宜深明周公之道,先雪社稷之大耻,尽忠言嘉谋之助,以时济弘仁之功,崇谦谦之美,推后己之诚;然后揖让以谢天下,谁敢不应,谁敢不从!”由是忤旨,出为新安太守。

嵩怏怏不悦,临发,与散骑郎张嶷在侍中戴邈坐,褒贬朝士,又诋毁邈,邈密表之。帝召嵩入,面责之曰:“卿矜豪傲慢,敢轻忽朝廷,由吾不德故耳。”嵩跪谢曰:“昔唐虞至圣,四凶在朝。陛下虽圣明御世,亦安能无碌碌之臣乎!”帝怒,收付廷尉。廷尉华恒以嵩大不敬弃市论,嶷以扇和减罪除名。时顗方贵重,帝隐忍。久之,补庐陵太守,不之职,更拜御史中丞。

是时帝以王敦势盛,渐疏忌王导等。嵩上疏曰:

臣闻明君思隆其道,故贤智之士乐在其朝;忠臣将明其节,故量时而后仕。乐在其朝,故无过任之讥;将明其节,故无过宠之谤。是以君臣并隆,功格天地。近代以来,德废道衰,君怀术以御臣,臣挟利以事君,君臣交利而祸乱相寻,故得失之迹难可详言。臣请较而明之。

……

今王导、王廙等,方之前贤,犹有所后。至于忠素竭诚,义以辅上,共隆洪基,翼成大业,亦昔之亮也。……

臣兄弟受遇,无彼此之嫌,而臣干犯时讳,触忤龙鳞者何?诚念社稷之忧,欲报之于陛下也。古之明王,思闻其过,悟逆旅之言,以明成败之由,故采纳愚言,以考虚实,上为宗庙无穷之计,下收亿兆元元之命。臣不胜忧愤,竭愚以闻。疏奏,帝感悟,故导等获全。

王敦既害顗而使人吊嵩,嵩曰:“亡兄天下人,为天下人所杀,复何所吊!”敦甚衔之,惧失人情,故未加害,用为从事中郎。嵩,王应嫂父也,以顗横遇祸,意恒愤愤,尝众中云:“应不宜统兵。”敦密使妖人李脱诬嵩及周莚潜相署置,遂害之。嵩精于事佛,临刑犹于市诵经云。



《晋书·周浚传附嵩传》卷六一





[注 释]

①元帝:东晋元帝司马睿,公元316—322年在位。之前曾任西晋王朝的宰相。永嘉之乱后,北方士族多拥司马睿南渡,劝进即位。②顗:即周顗(公元269—322年),周浚之子,周嵩之兄,字伯仁,晋汝南安成(今属河南)人。东晋时官至尚书仆射。王敦叛乱时,他力斥王敦“犯顺”,为王导辩护,王敦攻入建康(公元322年3月)后杀害了周顗。③李脱:东晋初以道教组织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详见“李脱”条。



[相关史料]

安慧则,未详氏族。……后止洛阳大市寺,手自细书黄缣,写为《大品经》一部,合为一卷。字如小豆,而分明可识,凡十余本。以一本与汝南周仲智妻胡母氏供养,胡母过江,斋经自随,后为灾火所延,仓卒不暇取经,悲泣懊恼,火息后,乃于灰中得之。首轴颜色,一无亏损。于时同见闻者,莫不回邪改信。此经今在京师简靖寺首尼处。



《高僧传·神异下》卷一○





[注 释]

①安慧则:僧名。②缣(jian):细绢。③周仲智:周嵩字仲智。④过江:指北方官僚士族永嘉之乱发生后纷纷渡过长江。⑤简靖寺:即会稽王司马道子为比丘尼支妙音所立的简静寺。参见“支妙音”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