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谈·任鸿隽
《任鸿隽》:任鸿隽(1886-1961 ),字叔永。中国现代科学界的元老、化学家、教育家。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当国民政府临时大总统时曾任命任鸿隽为国务秘书。后来留学美国,专习化工,并联合科学界在美留学人员,主办了中国第一本综合科学刊物——《科学》,组建了第一个中国综合科学团体—— “中国科学社”。回国后,曾任云南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将中国科学社和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前身)捐献国家,并出任上海图书馆馆长。
“此句非改不可” ——写给农山的信
旧体诗词不但追求意境和含蓄,还得讲究音韵和平仄。音韵不对,平仄不调,就不能称其为旧体诗词。现今有些人偏偏对此全然不顾,填词作诗,一派胡来,却又以旧体诗词相标榜。任鸿隽先生的这封信,则通篇只有一个主题,即对一首自作唱和诗中的一个字因平仄不合而进行修正。此信写于1955年2月19日,被李甡先生在市场上觅得。
从抬头上看,信是写给农山的。农山(1890—1977),名秉志,曾在美国与任鸿隽一起办中国科学社,是中国著名生物学家,对鱼类研究有重大贡献,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与任鸿隽一样,同属于中国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之列。从信的内容看,当是农山将移居武昌,上海的友人们在文化俱乐部为其饯行,农山作诗答谢。嗣后,任鸿隽曾写信题赠友人农山一首和诗。后经江翊老“指出凫字是平声”,任对此十分重视,他在这封信中郑重地说:“此句非改不可。”于是,将“凫”字改为“叟”字,并在信中说明情由,将改诗又另抄一遍寄发。任鸿隽提倡科学,注重科学精神,曾把“科学精神”总结为五个特征,即“崇实,贵确,察微,慎断,存疑”。对这首奉和诗的一个字的改动,正体现了任鸿隽这位大科学家作诗做人的科学精神。从中也看出这位从事自然科学的人,旧体诗的品位竟也如此之高,以致一些专攻语言文字者亦难企及。
任鸿隽致农山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