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谈·智永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翰墨趣谈·智永

《智永》:智永,生卒年不详,陈、隋间书法家。南朝陈时为永欣寺僧,号永禅师。会稽人。俗姓王,为王徽之之后,王羲之七世孙。善书法,工草书,得王派书法神髓。苏东坡评其书法曰:“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谈。如观陶彭泽(潜)诗,初若散缓不及,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传世书迹有《真草千字文》、《归田赋》等。

妙传祖法

智永作为王羲之的七世孙,深得祖法妙传,以楷、草为最。他是北朝佛门遗老,隋唐书法宗师,对后世书法有很大影响。

智永出家后,住在浙江吴兴的永欣寺。除了坐禅诵经,一有空他就操笔习书,登楼练字40年而不下楼。为了继承和弘扬王家书风,智永勤练不辍,几十年如一日,写了800余本 《真草千字文》,赠给浙东各寺院,受到各院僧人的珍爱。智永这种借佛教宗门力量传播书艺的做法,对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被后世称颂、传播。

《真草千字文》 是智永书法的代表作,历代评价都很高。智永的字,秀润圆劲,八面具备; 楷书在工稳、严谨中强化了自由、活泼的成分; 用笔扁侧,锋芒毕露,结体疏密有致;草书活中有严,清俊典雅,自由活泼,是真、草入门的佳范。清代书法家何绍基评曰: “智师《千文》 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

千古美谈

智永禅师一生潜心学习和研究书法,下了不少功夫。世间关于他刻苦学书的故事流传很多,传播面也很广。

相传,智永当年在永欣寺学习书法时非常用功,他勤于临池,每天都坚持习字。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整整40年,从不间断。不知写费了多少纸,写秃了多少笔。每写秃一支笔,智永就将其放进门外大竹笼里——这些大竹笼每个都能装一石的东西! 时间流淌,5个大竹笼里全装满了秃笔头。于是,他就把这些秃笔头堆在一起,埋在寺院后园,起名为“退笔冢”,并亲自立了块石碑,撰写了铭文。

努力和付出总会有回报,勤于学书的智永禅师也是如此,长时间习书不辍的他深得祖法妙传,技艺日益精进,卓有大家风范,其书名也随之大盛,求他写字的人愈来愈多,可谓门庭若市,都快把寺院的木门槛给踏穿了。为了加以保护,智永让人在木门槛外面包了一层铁皮,人们称之为“铁门限”。这段佳话也流传开来,成为千古美谈。

《真草千字文》 (局部) 隋 智永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