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谈·张旭
《张旭》:张旭,生卒年不详,唐代著名书法家。字伯高,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金吾长史,人称 “张长史”。善书法,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颜真卿曾向他请教笔法,怀素也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草法。张旭以狂草得名,人称 “草圣”,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狂草,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舞剑,时称 “三绝”。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云: “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终其身而名后世。” 传世作品有楷书《郎官石记》和草书《肚痛帖》等。
悟锥画沙
张旭的草书豪纵奔放,圆转流畅,雄壮瑰奇,风格卓特。张旭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艺术成就,和他善于观察、刻苦用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传,张旭曾向舅舅张彦远请教用笔之法。张彦远告诉他,书法用笔应该如锥画沙,具有骨力; 只有用力量写出来的字才耐看。张旭听后好像理解了,又没完全理解;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体会不出什么是锥画沙笔法。
后来,张旭去江岛游玩,看见沙地平整,禁不住书兴顿发,就想在上面写字。找不着别的书写工具,他就试着用铁针在沙地上画。这时写出来的字果然不一般: 险劲之状,跃然目前。张旭一下悟出了舅舅所说的锥画沙笔法的妙处。这就是笔要正,笔正则锋藏,笔才能沉着有力; 笔尖在正中,悬分两边,令笔心常在点画中间行走,才能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写出骨力和气势。从此,张旭专心练习书法之骨力,终以草书名世。
张旭像
寓物于书
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书法艺术亦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书法家只有深入生活,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仔细观察和琢磨世间的万事万物,才能真正体会出书法之妙,从而创作出有血有肉、千姿百态的艺术精品。这方面,古代有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流传,张旭则最为突出。
张旭以狂草名世,其草书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妙绝古今。这些成就的取得,和他善于从现实生活汲取丰富的艺术养料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他看到公主和挑夫争道,悟出了书法结构上的穿插避就; 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悟出了书法的神髓。张旭很善于观察世间的万物,如山川崖谷,鸟兽虫鱼,日月星辰,风雨水火,雷霆闪电,花草树木,歌舞战斗等,只要能令他感奋、使他惊异的,他都将其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寓物于书,变化入神。因于此,张旭的草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如鬼斧神工,高深莫测。
颠张醉书
张旭平生喜欢饮酒,个性放诞不羁,把酒和书法作为寄托,放浪形骸。他每次写字前一定要痛饮,酒后醉书,呼叫狂走,有时竟用头发蘸墨作书。有文记载: “(张旭) 曾于醉后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张旭酒后常常以粉墙作纸,挥毫泼墨,自然如意,绝妙神奇。等酒醒后,连他自己也感到奇怪: 为什么醉酒后能写出那么好的字,而提笔再写,却无论如何也找不着先前的感觉了,真是“醉后信手两三行,醒后欲书书不得”。张旭酒后作书,发泄胸中积郁之气,点画若颠若狂,故人称“张颠”。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 中对张旭书法的生动描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诗中将张旭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等人合称为 “饮中八仙”。
酒文化与书法文化同属中华文化之范畴,两者有着不解之缘。古代书家多善饮,酒后作书,超凡脱俗,或笔飞墨舞,或流动潇洒,或落纸云烟,或云间电发,或草里蛇惊,或泣鬼惊神。张旭喜饮酒,如痴如醉,“兴来书自圣,醉后语犹颠”。张旭酒后所书逸势奇状,连绵萦绕,一变前人草法,自创新格。其草书雄强奇伟,笔势纵逸,劲健挺拔,枯润相间,中锋行览,连绵回绕,如长江大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张旭之所以能在书艺创作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一是功力深厚,技艺高超; 二是酒后超凡,境界一变,似醉非醉,亦醒不醒,在一种潜意识状态下挥毫作书,摆脱所有约束,信笔为之,笔到意到,妙不可言。这种成就的取得,酒的功劳是莫大的。
《肚痛帖》 (局部) 唐 张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