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刘永福》人物故事小传
刘永福(公元1837—1917年),原名建业,又名义,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后随父移居广西上思,清末反击法日侵略的爱国军事将领。出身农家,幼时曾做佣工。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参加广西天地会起义。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率部至广西武德,与吴亚忠起义军合并,以七星黑旗为军旗,号黑旗军。六年,为避清军追击,率部出关驻保胜(今越南老街)。十二年,法军攻占河内,谋占全越。刘永福应邀赴援,大败法军。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法军再侵河内,刘永福再次率黑旗军出援,大获全胜,以功获清廷10万金犒军,被越王封为三宣正提督、一等义良男爵。十年,中法战争爆发,黑旗军得到清廷的公开支持,命其佐清军镇守山西(今越南境),任记名提督,正式成为清朝官员。刘永福会同清军数创法军,胜利在即,清廷却与法国签订不平等的《中法天津条约》,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刘永福被授为南澳镇总兵。二十年,中日战争爆发,奉命至台湾协办军务。《马关条约》签订后,被台湾军民推为总统,抗拒日本进占台湾。终因寡不敌众,又无外援,返回厦门。宣统三年,广东光复,任广东省民团总长,不久告老还乡,民国五年(公元1917年)卒于家。
〔正 史〕
刘永福,字渊亭,广西上思人,本名义。幼无赖,率三百人出关,粤人何均昌据保胜,即取而代之。所部皆黑旗,号黑旗军。
同治①末,法人陷河内,法将安邺构越匪黄崇英谋占全越,拥众数万,号黄旗。越王谕永福来归,永福遂绕驰河内,与法人抗,设伏以诱斩安邺,覆其全军。法人大举入寇,永福军频挫。越人惧,乃行成,而授永福为三宣副提督,辖宣光、兴化、山西三省,设局保胜,权厘税助饷。有黄佐炎者,越附马,以大学士督师。永福数著战功,匿不闻,永福衔之。越难深,国王责令佐炎发兵,六调永福不至,然越王始终思用之。
光绪七年②,法人籍词前约互市红河,胁越王逐永福。越王佯调解,而阴令勿徙。法大怒,逾岁,入据河内。永福愤,请战,出驻山西,迳凉山,谒提督黄桂兰,乞援助。会唐景崧至,面陈三策,永福曰:“微力不足当上策,中策勉为之!”朝旨赏十万金犒军,永福入赀为游击。战怀德纸桥,阵斩法将李威利,越王封一等男。既又败之城下,法人决堤淹其军,越人具舟拯之出,退顿丹凤,与法人水陆相持,苦战三日,部将黄守忠攻最力。敌大创,乃浮舰攻越都,悬万金购永福,越乞降。永福欲退保胜,黑旗军皆愤懑,守忠自请以全师守山西,功不居,罪自坐,永福乃不复言退。无何,闻法军至,遂出驻水田中,而军已罢困,及战,大溃,退保兴化。
九年,法人要议越事,岑毓英力言土寇可驱,永福断不宜逐,上韪之,命永福相机规河内,并济以饷。十年,毓英次嘉喻关,永福往谒,毓英极优礼之,编其军为十二营。法人闻之,改道犯北宁。永福驰援,迳永祥金,英、法教民梗阻,击却之。比至,粤军已大溃,永福夺还扶朗、猛球炮台。俄北宁失,力不支,再还兴化。复以粮运艰阻,改壁文盘洲大滩,候进止。
毓英奏言:“永福为越官守越地,分所应为,若畀以职,将来边徼海澨,皆可驱策。”于是擢提督,赏花翎。而李鸿章坚持和议,犹责其骚动。已,和局中变,上令永福军先进。法人扰宣光,永福窖地雷待之,连日隐卒以诱敌,不敢出。复徙营逼城,三战皆利。敌援至,毓英遣水师溯河而上,永福夹流截击,夺其船二十余艘,斩馘数十级,法人愕走。逾月,法舰入同章,毓英遣将分伏河东西,永福居中策应,两岸轰击,败之,复以全力扼河道。十一年,法军攻左域,守忠失同章不守,诸军败挫,永福退浪泊。停战诏已下未至,犹大捷临洮。论胜宣、临功,赐号依博德恩巴图鲁。和议成,法人要逐如故。张之洞令永福驻思钦,不肯行。景崧危词胁之,乃驰归于粤,授南澳镇总兵。
二十年,中日衅起③,命守台湾,增募兵,仍号黑旗。景崧署巡抚,徙其军驻台南。及台北陷,景崧走,台民以总统印绶上永福,永福不受,仍称帮办。日舰驶入安平口,击沉之。攻新竹,相持月余,兵疲粮绝,永福使使如厦门告急,并电缘海督抚乞粮饷,无应者。而台南土寇为内间,引日军深入,破新化,陷云林,掇苗栗,轰嘉义,孤城危棘,永福犹死守。日台湾总督桦山资纪贻书永福劝其去,峻拒之。日军乃大攻城,城陷,永福亡匿德国商轮,日军大搜不获。内渡后,诏仍守钦州④边境。后卒于家。
永福骨瘦柴立,而胆气过人,重信爱士,故所部皆尽死力云。
《清史稿》卷四六三
〔注 释〕
①同治: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公元1862—1874年使用。②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光绪,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③中日衅起:指甲午中日战争爆发。④钦州:即今广西钦州县。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