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谈·张国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信札趣谈·张国淦

《张国淦》:张国淦(1876-1959),字乾若、仲嘉,号石公。湖北蒲圻人。幼年随父居安徽。曾任北洋政府的国务院秘书长、教育总长、农商总长、司法总长等要职。后脱离政界,移居天津,从事学术研究,又成为中国方志学的 “学科带头人”。抗战爆发后迁往上海。抗战胜利后出任《文汇报》董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著有《辛亥革命史料》《中国古方志考》《历代石经考》《常熟瞿氏观书记》《中国书装源流》等。

“我本不求人知也” ——写给侄儿张传琦的家书

1945年9月28日,即抗战刚刚胜利之际,张国淦写给在内地的侄儿张传琦一封家书。信中简要回顾了他自己从“九一八”事件后的10多年中,是如何坚守民族气节、甘度贫困生活、暗中进行爱国活动,并且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信中说:“王克敏初次在平,啖以内务。王将去时,曹汝霖来言,敌方军部转达内阁意,强我担任。一面仍严厉拒绝,一面向其剖明是非,并诫曹不要加入。及汤尔和病重,曹又来言,军部强任教部,兼任王克敏事。复经严拒,故改任王揖唐、周作人。”这就是说,自王克敏最初在1937年12月担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之时起,王就诱劝张先生担任“内务”方面的高官,遭到他的拒绝。1940年3月,汪伪政府成立后,王克敏改任汪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内政总督督办,6月辞职,这些职务就由王揖唐继任。而在王克敏辞职前,日方曾通过曹汝霖转达强请张先生继任之意,又遭严拒。到1940年秋,伪教育总督汤尔和病重时,他们又一次强迫张先生继任,再次遭到拒绝。由此可知,在这件事情上,张先生曾三次严拒敌方; 而张先生如果肯接受的话,官儿要比教育总督大得多,即一身兼任王揖唐、周作人二人之职。

从张国淦的这封信看,他严拒伪职,决不止一次两次; 同时,他还阻止他的熟人担任伪职。信中提到他力阻吴佩孚任伪职一事: “在津四年,除随时接洽秘密工作人员,消灭敌特,为国尽力外,其间吴佩孚住平,我屡劝其出平,及闻其拟与唐绍仪合作,赶至平为吴陈说利害。多方陈说,尚不决定。吴素以关、岳自命,最后我正色问其: ‘岳武穆是否站在金人方面,以枪杆向南? ’ 吴赧然,报案言: ‘此事誓不参加! ’并告其左右,以后拒见日人。”后来,郑振铎先生在战后写的《吴佩孚的生与死》一文中,高度赞扬了吴佩孚晚年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原来,吴能做到这一点,还多亏了张先生之激以大义!

张国淦先生的这封信原本只是写给其晚辈和家里人看的,有教育家人和后代之意,绝无自我标榜之心。他在信中一再提到:“我因环境关系,不得不绝对秘密,非局中人鲜有知者。我本不求人知也。”“我所经历,本不期曝白,从前尤不敢宣露。因在津、沪,未克西行,侄辈或不知底细,故略举大概以告……此信所云只以告家人,非其人不必与言。”尤令人感动的是,张先生最后说,因为“此十四年艰苦,本是做人分内的事”。有人称张国淦的这封信“实在是太精彩,太光辉了,极富史料价值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价值”。如此看来,实不为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