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趣谈·郭沫若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楹联趣谈·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郭鼎堂等,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人。1913年底,赴日留学。此间受中外诸家多种影响。五四运动爆发,先后发表《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 》等名篇。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成立创造社。1923年归国。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次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赴日,从事中国古代史、古文字学的研究。1937年7月25日,郭沫若只身潜回祖国,从上海抵武汉,领导文化界抗日宣传工作。这期间,写历史剧《屈原》等多部作品。抗战胜利后,离重庆去上海,后去香港,写《抗战回忆录》(后改《洪波曲》)。1949年2月抵北平。7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生平著述很多,现有 《郭沫若全集》行世。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山,仁乐水


1948年冬,辽沈战役正进入高潮,沈阳市容一片萧条。思想史专家侯外庐在一家古玩店发现一枚印章,刻着“公生明,偏生暗”6个字。刀法老辣爽利,布局气魄非凡,尤其是“明”与“暗”两字,线条劲挺,“明”故意大些,“暗”着意小些,形成对比,很切题。当时一般人已没有心思买这玩意。但老板看侯外庐的气质、风度,知道是行家,一钱不让成了交。不久,郭沫若看到这方印章,很是喜欢,侯外庐就把印章送给了他。为了答谢侯的盛情,郭沫若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侯外庐作纪念,上联就是“公生明,偏生暗”,下联是“智乐山,仁乐水”,对仗工整,内容也贴切、深邃。

粉碎四人帮春回宇内

促进现代化劲满神州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使病中的郭沫若身心获得了解放。3个月后,新春佳节来临。郭老欢喜异常,把小女儿郭平英唤到身边,让平英为他磨墨,他一口气写下这副春联。写完后,郭老又写下了“凯歌高唱”四个字横披。之后他告诉女儿: “把春联贴在门上。”平英高高兴兴地把春联贴在大门上。红彤彤的纸,苍劲的大字,一下子把北京前海西街18号郭宅的节日气氛烘托出来了。郭平英把这副对联看了又看,心里很不平静。她知道,家里过春节已经好多年不贴春联了。父亲今年亲笔写的春联,是他老人家情动于衷而发啊。郭老虽然心情愉快,可过了一会儿又坐下沉思,想起了“文革” 中自己失去的两个儿子民英和世英。

从一些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郭老的儿子民英有音乐天资,靠自学小提琴被录取为中央音乐学院学生。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个学生给中央领导写信,说郭民英把家中录音机带进学校是搞特殊化。对此,民英精神压力很大,决定放弃音乐去当兵。他在部队表现积极,成为预备党员。由于“文革”中父亲被冲击,他患了重病,于1967年4月病故。民英的死,给郭老以沉重打击。

谁料一年后的4月19日,在中国农业大学读书的郭世英又遭到造反派的绑架和毒打。郭沫若得知消息后,打算向周恩来总理求救,但当他看到总理忙碌的身影,话到嘴边,又压了下去。可是就在这天晚上,世英被造反派活活打死。

一年之隔,郭老一连失去两个儿子,他心痛欲碎,只是伏在案头,用颤抖的手执着毛笔,工工整整地抄写儿子留下的日记,寄托自己的哀思。

“四人帮”被粉碎了,可两个儿子再也看不到父亲写的这副春联了,再也回不到父母身边了。郭沫若书写的这副对联表达了全国人民获得第二次解放的心声。儿子在九泉之下也应该感到欣慰了。

剪纸斗彩,秋色迷人

作字题诗,春风满座


1962年秋的一天早上,茅盾来到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参观了社内陈列的秋色、灯色和剪纸。当他来到书画陈列室的时候,看到郭沫若1961年前来参观时留下的一首诗。诗中写道: “凭将秋色千张纸,夺取乾坤不像春。神似人灵神已废,而今百姓尽为神。”茅盾先生说,郭老的这首诗写得很绝妙,既高度评价了富有传统特点的秋色艺术,又赞誉了创造这一艺术的人民群众。具有500年历史的佛山秋色,的确是很有特色的。这些用废纸、木片、蜡、泥等制成的各种人像、动物、器皿、花果等,造型逼真,有的可以以假乱真,历年来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茅盾将郭老这首诗反复读了几遍。负责接待的同志看他兴致勃勃,便请他留下墨宝,茅盾欣然写下“剪纸斗彩,秋色迷人”8个字,落款的后面却留下了旁边空白。大家看着这副“半副题词”,都觉得奇怪。可他却笑道:“这自有妙用。”

茅盾离开没多久,艺术研究室接到了郭沫若来参观的通知。郭老虽是第二次参观,但对秋色工艺还是十分细致地观看品评。后来,他在书画室看到茅盾这一副半边题词,笑着说: “这要考难题了。”他思索了一阵,便在原题词后面,挥笔补上“作字题诗,春风满座”8个字,与茅盾所题正好成一副对联。此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茅盾先生这半副题词的妙用就在这里——让郭老对对子。

生产产诗歌,诗歌歌生产,热带作物区里作诗,诗歌最热

劳动动教研,教研研劳动,红旗照耀光中施教,教益通红


此联上联出自诗人萧三,下联为郭沫若所续。1961年3月,萧三到海南岛儋县参观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当时这两个单位正值初创时期,条件很差。师生们一面开荒建房,一面上课学习。萧三为师生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提笔撰一句,就是本联之上联。萧三将下联空着,并题附言:“希望有后来高明者对下联。”事有凑巧,时隔三天,郭沫若也来这里参观,看了上联,便信手为之续出了下联。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这是郭沫若为鲁迅写的挽联。挽鲁迅的联很多,佳作亦不少。郭老的这副对联,不但情真意切,而且写得十分巧妙。鲁迅死于1936年10月19日,苏联高尔基死于同年6月18日,“双星”即指鲁迅与高尔基。“二心”是指鲁迅的 《二心集》。上联“方悬四月 (才隔四个月),叠坠双星”,即自对(月借“月亮”义与星对) 又与下联“钦诵二心,憾无一面”相对。“东亚西欧”与下联“南天北地”相对。数词、方位词分别相对,对仗工整而又浑成,非斫轮老手何能臻此。

真理唯马克思主义

如来是桂百炼先生


曾经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的陈铭枢将军,字真如。他是当时著名佛学家桂百炼先生的弟子,对佛学颇有研究。1938年在武汉时,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指导委员。有一天,他和李济深、黄琪翔、余心清一齐造访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与正在磨墨写字的郭沫若谈笑。陈铭枢说: “听说沫若兄善对嵌字联,今天要劳驾你了,有人用梵文两句将我的字‘真如’嵌了含真字的上联,尚无下联,请你也用梵文对如字的下联吧。”郭沫若笑着说:“你是故意来找麻烦的,梵文我已多年未涉猎,手边又无书可参考,怎么对呢?”李、黄、余叫陈赶快把上联念出来,都说沫若兄一定能对好。陈于是念出上联“真有人古,谁为真宰”,嵌了两个真字,郭沫若偏着头想了一会儿,对曰: “如是我佛,此即如来”,嵌了两个如字,自然浑成,珠联璧合。大家一齐鼓掌叫好。又要求写成条幅,郭亦不推辞,一挥而就。

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后,郭沫若曾生过一场病,陈铭枢来看望他,跟郭沫若谈论起桂百炼充满佛教哲理的辞世诗,乘机又要求郭将他的字再嵌一联。郭沫若思索片刻,挥手写下了 “真理唯马克思主义,如来是桂百炼先生”,以鹤顶格嵌了真如二字,上联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下联哀悼桂百炼先生,虽然明白如话,却是工整贴切。

昨天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郭沫若从小聪敏过人,6岁就能吟诗作对。他刚念私塾时,塾师嗜好钓鱼。有一次,学生们趁老师钓鱼的空子,跑到学校后面一座寺庙里,偷吃了老和尚的桃子,郭沫若也在其中。老和尚找到塾师家告状,塾师表示一定狠狠教训学生。第二天,塾师手持戒尺,训斥顽皮的学生,并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昨天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并诱导学生: “谁能对出下联,可以免罚。” 郭沫若走向黑板写出下联: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因这下联对得好,老师惊喜不已,竟一概免打。





昨天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行书五言联 郭沫若







行书七言联 郭沫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