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王华



一、机敏好学的童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羲之定居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的第23代孙又徙家余姚(今属浙江)。余姚王家传至第5代王性常,正值元末。王性常才兼文武,有知人之明。青田人刘基曾造访王性常,王性常一见刘基,惊呼: “先生真乃王佐之人也! ”结为知己。后来,刘基参加了朱元璋起义军。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封刘基为诚意伯。经他推荐,王性常出仕为兵部郎中,擢广东参议。苗族人起事,王性常被杀。他的儿子王彦达,时年16岁,裹父尸而还。念父死忠节,遂恶衣疏食,终生未改,乡人为他的孝心而感叹不已。王彦达的儿子王与准,相貌英俊,精通《礼》、《易》,著《易微》数千言。王与准的儿子王世杰,也精通经书,被选入最高学府——太学读书,当时叫“太学生”,死后受赠嘉议大夫、礼部右侍郎。王世杰的儿子王天叙,娶岑家女儿为妻。

正统十一年(1446),即明英宗朱祁镇坐天下的第12年,王天叙夫妇喜得贵子。据说,岑氏分娩前一天晚上,婆婆孟氏梦见她婆婆赵氏手抱一个穿红衣、扎玉带的小孩交给她,说:“你平时孝敬我,今孙媳事你也孝,我与你祖乞求于上帝,把这孩儿送你做孙子,世世荣华不衰。”故这个新生儿取名叫王华。

王华聪明机敏。他刚咿呀学语,祖父王世杰便教他古诗;略大一点儿,教他读书,王华能过目不忘。6岁时,他与一群小儿在河边戏水,一个人来洗脚,此人已酩酊大醉,把钱囊忘在河边就走了。小儿们打开一看,内足有数十两黄金。王华心想,那人酒醒以后定会来寻,但是,现在若让人抢去怎么办?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提起钱袋扔进河中,坐在岸上等失主来。过了一会儿,那人号泣着跑来。王华迎了上去,道: “来找你的金子吗?”把扔金子的地方指给那人。那人跳入河中,捞出钱袋,高兴地跳了起来。他拿出一两金子酬谢王华,王华笑曰: “不拿你数金,反要你一两吗?”那人十分惭愧,尾随王华去了王家,不论年长年幼,见人就拜谢。王华之聪明,由此可略窥一斑。

王华好学上进,苦读不辍。

一天,王华的母亲在窗下织布,王华在旁边读书。明日就是立春,县令穿着官服、戴着官绅,敲锣打鼓去东郊迎接春牛芒神,热闹非凡。大人小孩都蜂拥而出,观看“迎春”大典。王华却不为所动,读书不辍。母亲说: “孩儿休息一会儿吧,出去看看热闹。”王华道: “母亲错了,观春哪比得上看书。”母亲高兴地说: “好孩子,我错了。”

11岁时,王华拜同里钱希宠为师受业。从钱希宠学习的学生很多。王华入学后,初学对句,1个月后学对诗,2个月后请习文。不出数月,王华的学识大大超出其他学生。钱希宠叹曰: “到年底,我就没什么可教你的了。”一次,县令大人巡视,到了钱希宠的学堂,众学生都拥出去争看县令大人的风采,而王华坐在那里照常诵读,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钱希宠大为惊奇,逗他道: “即使不屑于看县令,但若县令说你傲慢无礼而呵斥,牵连到我怎么办?”王华道: “县令也是人,看他做什么?我读书,他也方便,干吗呵斥?”钱希宠大喜,对他的父亲王天叙说: “阁下之子如此大器,定非凡儿。”

14岁那年上,王华与亲朋数人读书于龙泉山寺。寺中从前有妖怪作祟,那些亲朋都是富家子弟,不信有什么妖怪,且素以豪侠自负,又多侵侮寺里的和尚,和尚甚是愤恨。一天晚上,妖怪们果然来了,亲朋中有好几个人被伤了。和尚们大加渲染,亲朋们害怕了,狼狈而逃。王华独自留下来,安居如故。和尚们很惊奇。每天夜里,他们爬上屋顶,有的狂笑,有的悲号; 有的扔石,有的掷瓦。有时乘风雨雷电之夜去敲王华寝室的门,他们从门缝窥视王华,只见他正襟危坐,神气自若。于是,他们又想方设法装神弄鬼,但直到黔驴技穷,也对王华无可奈何。他们去问王华: “从前妖怪作祟,好多人伤了,你不害怕吗?”王华道: “我有什么可害怕的?”和尚们又说: “那些妖怪,凡触犯他们的,无一幸免。你怎么能什么也没看见?”王华笑道: “我只看见几个沙弥作祟罢了。”和尚们相顾失色,疑心王华看穿了他们的伎俩,便装模做样地讲:“这大概是我们寺中死去的师兄作祟吧。”王华笑道: “不是你们死去的师兄,而是你们诸位。”和尚们说: “你亲眼见过我们吗?猜测而已。”王华道: “我虽然没亲眼看到,但如不是你们干的,怎知我一定见过?”和尚们叹服,道: “你真是天人,我们不过想试试你罢了,你以后定会福德无量! ”



二、殿试夺魁



英宗天顺六年(1462),王华17岁,参加余姚县学考试。县令对王华的文章大为欣赏,但也疑心这篇文章出于偶然。数日后,特地加试王华。县令出了一个题目,王华一挥而就。县令还是疑心,又冥思苦想了3个题目,王华又是下笔立就。县令彻底相信了,高兴地说: “你日后一定会大魁天下。”

王华的名声更响了,附近富家争相延聘他教授子弟。提学张时敏考校余姚学子,以王华和谢迁为首,称誉说: “你二人皆当状元及第,福德无量。”浙江布政使宁良想找一个老师教授子弟,问张时敏谁人合适,张时敏讲: “若只想考取功名,某某人都可以; 若想品学兼优,惟有王华。”宁良遂亲请王华为师。宁良是祁阳(今属湖南)人,王华去了祁阳,住在宁良的梅庄别墅里,湖湘士子闻风而投师者数十人。梅庄别墅藏书数千卷,王华如饥似渴地诵读,3年没出去游玩过。祁阳富家子弟多以妓女陪酒,王华严禁。一天,一帮富家子弟在湖心亭子上宴请王华,把两个妓女藏在一边。喝完酒,他们留王华宿于亭上,然后悄悄地离去。两个妓女从藏身的地方走出,要侍宿。王华大惊,急喊船夫摆渡,但船夫早已被那帮富家子弟支走。王华见状,遂撤下亭子上的门板,以此代舟,逃之夭夭。

到祁阳的第3年,一天夜里,他做了个梦,梦见官府举行“迎春”礼。回来时,直趋他家,鼓乐喧天,旌旗飘扬,白色的土牛后面,一个人坐着肩舆,仔细一瞧,乃布政使杜谦。梦醒后,王华细想,甚感不妙。父亲王天叙、母亲岑氏都生于农历辛酉年,是属牛的; 白色,乃凶杀之色。王华把他的梦告诉了学生们,想回家去看看。宁良的公子解梦说,这个梦预兆王华将大魁于天下: 牛,丑属; 辛,金属,色白; 春为一岁之首,世以状元为“春元”。他说: “先生大魁于天下,将在辛丑年。按惯例,送状元归第的,乃京兆尹。辛丑那年,杜公将为京兆尹。”王华不信,力辞而归。

船过洞庭湖君山祠,遇上大风。王华无奈,遂下船进了祠庙。祠庙中的祭祀人员问: “公可是王状元?”王华道: “你怎知我姓王?怎知我为状元?”那人讲: “前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中山神对我说: ‘后天黄昏,有王状元来。’我因此而知。”王华大为惊奇,心想: 这与宁公子对梦的解释完全一样,难道我真能中状元吗?

回家以后,家人均安然无恙。参加科举考试,却屡遭失败。当年,提学张时敏说他与谢迁皆当状元及第,人家谢迁已在成化十一年(1475)应了张时敏的预言,大魁于天下,而王华连个举人都屡试不中。

直到成化十六年,王华才考中浙江乡试第二名,成为一名举人,取得了参加明年会考的资格。次年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礼部举行会试,3场考试下来,王华榜上有名。三月十五日,举行殿试,王华一举夺魁。

这年,恰正是农历辛丑年,送状元归第的京兆尹,正是杜谦。

王华在祁阳的梦,正如宁公子所解。

当时,人们大力渲染此事,说王华中状元,是命中注定的。王华死后,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副长官陆深撰写的《海日先生行状》,郑重其事地写了这桩奇事。但是,这只是当时人的杜撰,或是一种巧合。王华考中状元,是凭他的才学。

此科进士共298名,后来出了不少名人。

这年,王华已35岁。尽管已过了而立之年,但他的学问早已有成,名声早已遐迩。

三、仕宦生涯



中状元后,王华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成化二十年,担任殿试弥封官。二十三年,出任会试同考官。

这年八月六日,当朝天子宪宗驾崩,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年号“弘治”,是为孝宗。

王华奉命参加编修《宪宗实录》,进为经筵官,为皇上讲解经史。到弘治二年(1489),王华已担任了9年的翰林院修撰——弥封官、同考官是临时差遣,经筵官为兼官。至此,王华该升官了。就在这时,王华听说父亲王天叙罹病,遂托病不出,待在家中。官府督促他出仕,亲友们也劝他,王华道:“父亲罹病,不能回去侍养,已经不孝,又岂可为升官而奔走?需家信至,父亲幸而无恙,那时出仕也不晚。”弘治三年正月下旬,老父病死的噩耗传来,王华悲痛欲绝,即日南下奔丧。安葬老父后,王华在墓旁搭了间小茅屋,住了进去,为父服丧。3年丧满,出仕,升任右春坊右谕德,侍从皇太子,赞谕道德。又充任经筵讲官。他上疏说,经筵和日讲应经常开设。孝宗采纳,特命王华为日讲官,赐金带、四品官服,眷赐日隆。

按照惯例,讲官在给皇上进讲之前,都先演习一番。即使这样,进讲时也不免紧张。王华从未曾预习,进讲却条理、流畅。一天,孝宗已到了学堂,进讲者突然昏眩倒地。众讲官公推王华替代,王华从容地在桌子上展开讲稿,讲读起来。众讲官无不叹服。

当时,宦官李广贵宠,与张皇后串通一气。王华一次在文华殿讲《大学衍义》,讲到唐代宦官李辅国与皇后勾结弄权时,众讲官担心落个影射李广、张皇后的罪名,遭他俩报复,想省去不讲。王华却直言无忌,众人无不咋舌。

弘治十五年,王华被擢升为翰林学士,寻命教习庶吉士鲁铎等。庶吉士是从新科进士中挑选的最优秀的,入庶常馆深造。不久,王华奉旨参加编纂《大明会典》,历时1年多。书成,王华迁任太子东宫詹事府的副长官——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接着,奉旨编修《通签纂要》,擢为礼部右侍郎,仍兼日讲官。这年冬,奉命祭祀江淮诸神,王华奏请顺便回家探望亲人,诏准。还朝后,上疏乞休,归养母亲岑氏,孝宗未准。寻升礼部左侍郎。

弘治十八年五月七日,孝宗驾崩。孝宗是一位贤君,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大明帝国一度中兴。他死后,皇太子朱厚照即位,年号“正德”,是为武宗。武宗是个昏君,信用宦官刘瑾,刘瑾擅权,为非作歹。朝中大臣纷纷出入刘瑾大门。

王华鄙夷刘瑾之为人,未曾登过他的门槛。正德元年(1506),刘瑾逮捕一批不顺从他的官员。王华长子王守仁,时为兵部主事,上疏为被捕的官员开脱,刘瑾大怒,廷杖王守仁40大板,贬谪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驿丞。刘瑾幼时曾师从王华的同乡方正,屡听方正说王华孝友忠信,很是敬慕。由于这层关系,王华未受株连。刘瑾派人对王华说,他与王华有旧,若王华去见他一面,可立登相位。王华不去,刘瑾见状,大为不悦。正德二年,王华升任南京吏部尚书(明朝自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仍保留六部衙门)。刘瑾决定再做一次努力,派人对王华说,不久将委以重任,希王华去拜谢他。王华还是不去。这次,刘瑾恼羞成怒,发誓要报复王华。但王华为官谨慎清廉,刘瑾实在找不到报复的口实,便把一些与王华无关的事扯到王华身上,勒令他退休。王华闻命,欣然打点行装南归,说: “从此我可以免于祸矣!”

王华走后不久,有人奏劾与他同榜中进士的一个友人,并诬及王华。亲友都劝王华上疏辩白,王华道: “若上疏辩白,便是攻讦他的朋友,这不是玷污我了吗?”不做任何分辩。儿子王守仁复官后,听人谈起此事,欲上疏辩白。王华闻知,亟命人驰至京师制止。他在给王守仁的信中说: “你以为这是我的平生大耻吗?我本来没有什么可耻的地方,如今,无故而攻讦朋友之阴私,反而给我找了一大耻辱。人家都说你比我聪明,我看未必! ”

从成化十七年入仕,到正德二年致仕,王华的仕宦生涯仅仅16年。

四、儿子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是王华的长子,王华原配郑氏所生。郑氏与王华同甘苦,温顺恭谨,孝侍公婆。据《明史·王守仁传》说,郑氏妊娠14个月始生王守仁。还说他祖母岑氏梦神人从云中送下一小儿,郑氏遂生王守仁,故名“云”。这当然均为谎言。王云5岁时,改名王守仁。王守仁曾讲学于阳明洞,故人又称之为“阳明先生”。

王守仁深受父亲的影响,好学上进。弘治十二年,王守仁考中第二甲第六名进士,出为刑部主事,决囚江北,因病辞归。起补兵部主事,因上疏营救被刘瑾逮捕的官员而得罪刘瑾,被贬谪贵州龙场驿丞。正德五年,刘瑾被诛,王守仁起为庐陵(今江西吉安)知县,累迁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康(今属江西)、赣县(今江西赣州),镇压福建、江西等地的农民起义,进为右副都御史。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宁王朱宸濠起兵反叛,王守仁急令各府州县发兵会剿。六月二十六日,剿灭叛军,生俘朱宸濠。朝廷论功行赏,王守仁受封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他的功名遭到一些人的妒嫉,横遭诽谤,而武宗是个昏君,听信谗言。王守仁的官位名义上是世袭,但朝廷不给世袭的凭证——铁券,应给的1000石岁禄也不给。嘉靖六年(1527),王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广西少数民族起义。翌年,王守仁病死。

王守仁一生,在功名上不甚得意,但在思想界影响极为深远。

王守仁18岁时,曾向理学家娄谅求教,听娄谅讲宋儒“格物之学”。21岁时,随父住在京师,到处寻求理学大师朱熹的遗著阅读,试图按照朱熹的说教去做。但不久,他就对朱熹的学说产生了怀疑。以后,他逐渐走向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

“心学”始创于金溪(今属江西)人陆九渊,王守仁加以发扬光大。他宣扬人心是宇宙的本体,天地万物的主宰,要人们“致良知”,即用己心去体验本来就存在于己心的伦理道德。“王氏心学”对于打破程朱理学的束缚,启发人们思想,有积极作用。

“王氏心学”很快风靡全国,席卷整个思想界。

王守仁因他的“心学”而名垂青史。

王氏家族也因王守仁而显赫一时。父以子贵,王华的名望更高。

五、在朱宸濠之乱中



王华素闻朱宸濠的种种劣迹,曾对人说: “他日天下之祸,必从此人始。”他命人在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的龙溪选地筑屋,作为避难的场所。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果然起兵反叛。

消息传到余姚,人们惊慌不安,传言王守仁已遇害。王氏家族惶恐,劝王华马上逃往龙溪避难,王华道: “我去年筑屋龙溪作为避难所,是因为有老母在。今老母已经去世入土,假如我儿果真遇害,天地之大,我又有什么可逃的?”饬令家人不要轻言逃难。不久,王守仁起兵讨伐朱宸濠的檄文传到余姚,亲朋好友都来祝贺,纷纷对王华道: “你应马上去龙溪避难。现守仁既已起兵,与朱宸濠对阵,朱宸濠定会派人谋害于你。”王华道: “我儿能弃家杀贼,我哪能先跑掉,以失民望?祖宗的德泽在,天下必定不会让恶贼覆乱,朱宸濠不久就要失败。我身为国家大臣,恨已年老身弱不能荷戈杀敌。假若朱宸濠得势,我将与乡里子弟一同战死于此城。”他派人敦促附近州县急调兵粮,禁绝讹言,以防动摇民心。

有人偷偷地窥伺王华,见他安然若素。乡人们听说后,惊恐不安之心也稍稍安定下来了。

过了十余天,朱宸濠叛军于六月二十六日被王守仁剿灭的消息传到余姚,亲朋邻里携酒来祝贺。王华说: “此乃祖宗的仁德深入人心,纲纪法度统治严密,朝廷威灵震慑四方,苍生不应遭此荼毒。故旬月之间,罪人擒获。都是天意啊,岂我一书生能立此功业?然而,我已垂暮之年,幸免于死,家门无杀戮之惨,乡里子弟皆免于征输调发,我儿幸全首领,父子相见有日,凡此皆足以稍慰了。”诸亲友兴高采烈,极饮尽欢而去。

不久,武宗南巡,一些官员忌恨王守仁之功,诽谤诬陷。一时间,王家又危在旦夕。一帮小人偷偷地调查核对王家的田地、房屋、牲畜,为将来抄家做准备。王家亲友皆惶恐,不知所措。王华镇静自若,每天照常在田野散步,惟诫家人言语举止谨慎一些而已。

正德十六年,新即位的世宗皇帝下诏,宣扬王守仁之功,召他入京。王守仁因请顺便回家探望老父,世宗诏准,并赐羊,酒。

王守仁到家,适逢王华76岁寿辰,亲朋均来祝贺。王守仁捧觞为父亲祝寿,王华戚然道: “我父子离别已有数年了。当初,你在南康、赣县平寇,日夜操劳,我虽担心你的身子,但那是臣子的职责,不敢为你担忧。朱宸濠叛乱,传言你遇难了,但你安然无恙; 都以为这场叛乱难以平定,但最终平定了。我虽为你剿灭叛贼而高兴,但那是天意,非人力可及,我不敢为你高兴。待谗言蜂起,祸机四发,前后2年几乎难以幸免。人皆为你担忧,我能不为你担忧吗?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惟有听天命,耐心忍性。虽为你担忧,又为你高兴。天开日月,忠良得以表彰,显官高爵,滥冒封赏,父子又相聚于一堂,人皆以为荣,我却觉得没什么光荣的。盛者,衰之始; 福者,祸之基。虽以为荣,又惊惧不安。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的人不会有危险。我老了,能父子相保于门户之下,就足够了。切勿志得意满,使功业坠毁,名声扫地!”王守仁洗耳恭听,叩谢老父道: “大人的教诲,儿铭记在心,念念不忘!”耳闻目睹此事者,无不感叹。

王华的身体已很虚弱,寿辰过后不久便病倒了。翌年,即嘉靖元年(1522)正月,病情加重。到二月十二日,终于不治而死,享年77岁。

弥留之际,王华神志清楚。当时朝廷褒扬王守仁之功,晋封王华及其父王天叙为新建伯的圣旨到了王家大门,王华对侍奉在身边的王守仁等人说: “虽然我病危,但不可因此而废朝廷之礼,你们都出去迎接圣旨。”听说迎接之礼一完,王华溘然长逝。

六、忠孝长者



王华气质敦厚,无矫言饰行,为人宽仁,坦直诚实,不修边幅。与人交往,无论地位高低、年龄长幼,他均一视同仁,言语发自肺腑。他疾恶如仇,见人有过失,直言不讳,往往因此而遭忌恨。谁人有难,他慷慨相助,毫不迟疑,俸禄皆与亲友共享。他侍父母以孝闻。母亲岑氏年迈后,王华随侍左右,共享天伦之乐。有时出游,想起老母亲,立即返回。岑氏心情舒畅,活到100岁。老母去世,已70多岁的王华悲痛欲绝,寝苫疏食,哀毁踰节。出殡时,王华光着脚扶柩走了数十里。安葬老母后,他也病倒了,调养了1年多,才见好转。

王华才识过人,聪敏机智,行事能瞻前而顾后,无论多么难的事情,他都能得心应手地予以妥善处理。

他意志坚强,不可动摇,即使是灭顶之灾,也吓不倒他。

王华博学,赋诗作文皆信笔立就,不事雕琢。著有《龙山稿》、《垣南草堂稿》、《礼经大义》等书,凡46卷。

王华原配郑氏,在王华41岁那年病死,享年41岁。继室赵氏,妾杨氏。王华有4个儿子: 长子王守仁,郑氏所生; 次子王守俭,杨氏所生; 三子王守文,赵氏所生; 四子王守章,也为杨氏所生。杨氏还生有一女,许配同乡、南京工部都水郎中徐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