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衮
常衮,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他的父亲常无为曾任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丞,常衮在政治上得势时,其父已逝,被追赠为仆射。封建社会子贵父荣,可惜只能在阴间显赫了。
天宝十四年(755),常衮进士科状元及第。同年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十二月,安禄山攻下东都洛阳,次年称帝,又挥兵占据长安,并使其部将史思明占据河北十三郡。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继位。至德二年(757),唐军收复长安,肃宗、玄宗相继返京。宝应二年(763),叛乱被平定。同年,代宗继位。在此之前,常衮历任太子正字,累授补阙、起居郎。其突出的文学才能早为代宗所赏识。继位当年,常衮便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中、知制诰。到永泰元年(765),迁为中书舍人,仍掌知制诰。当时的中书舍人还有杨炎,与常衮同知制诰。常衮善于撰写除授官吏的制书,杨炎善于撰写赦免罪人、减免赋役的诏令。开元以后,撰写制诏最好的官员,首推此二人,时称“常杨”。其实,常衮的文学才能在其他方面也很突出, 其诗文皆有名。大历十年(775),独孤氏贵妃去世,为其撰写悼词只有当代最有文才的大臣才堪当其任。常衮首当其选,所撰悼词,文旨凄悼,凡是看到的人莫不感到伤心,悲哀之情油然而生。其哀词至今保留在《旧唐书·后妃传》中。
常衮性情耿直孤洁,不随便结交朋友和外出游览。代宗时,宦官的气焰十分嚣张。如鱼朝恩,在肃宗时,掌管神策军。代宗时,任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等职。身为太监,却干预政事,贪污骄横,私设刑狱,迫害异己,人称其为“地牢”。朝中许多大臣对其巴结攀附,不与之同流合污者敢怒不敢言。鱼朝恩曾招集一些庸儒及轻薄文人在其门下讲授经籍,稍微了解经义的皮毛,便大言不惭地称自己有文武才干。迫于鱼朝恩的威势,代宗任命他判国子监事,兼任鸿胪寺礼宾使。鱼朝恩竟不知羞耻,在国子监讲解经义,让宰臣百官都当他的学生,听他胡说八道。有一次,鱼朝恩手执《周易》用其中的章句讥讽宰相元载等人,元载也只能装做无事一般。常衮冒着被迫害的危险上奏代宗,指出: “国子监官员应该用名儒担任,不应该用宦官提领。”他是唯一敢于反对鱼朝恩管理国子监的人,许多人都为他的敢说敢为捏了一把汗。
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回纥族的叶护王子曾率兵援助唐军,与大唐合兵进击叛军,收复了长安、洛阳。因此,代宗与他结拜为兄弟。回纥军虽为唐军平定叛乱立下了功劳,但他们无军纪可言,杀人放火,沿途抢劫,唐地方官稍有不周即遭杀害。回纥军队回国后,一些有战功者留在京城,这些人自恃扶唐有功,十分骄横,在长安创邸店,建佛祠,以此为据点,经常出来无端寻事,杀害居民。他们丝毫不听从长安城门官吏的约束,抢夺通行凭证、鱼契,随便出进。代宗为报答回纥助战之功,不但不予制止,还一再迁就。常衮上奏代宗: 对回纥兵不可纵容轻信,要加强防范,一旦他们和西北的吐蕃兵攻唐,其后果将十分严重。代宗对常衮的提议未予重视,更谈不上做准备了。永泰元年(765),果然发生了回纥、吐蕃联兵攻唐的战争,其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奉天(今陕西乾县)。大历十三年(778),吐蕃、回纥再次攻唐。回纥军攻入太原(今山西太原),纵兵大掠,杀害唐朝军民1万余人。事实说明,常衮是有远见的。
代宗时,安史乱事虽平,但国内藩镇势力割据八方,吐蕃、回纥又不断兴兵进犯,朝廷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桂管观察使陈少游请求每年向朝廷贡银钱5万缗,很快被迁为宣歙观察使。当时,每逢元旦、冬至、端午和皇帝生辰,各地州府在常赋之外竞相纳贡,称为“四节进奉”。进贡多者就得到优待提升。一些武将奸吏,打着给朝廷进贡的旗号,乘机侵渔百姓。大历元年(766)十月十三日,代宗生辰,诸道节度使献金帛、器服、珍玩、骏马等,共值缗钱24万。常衮对这种搜刮钱财的做法十分不满,上书力谏。指出: “汉文帝退还千里马不骑,晋武帝焚烧雉头裘不穿,宋高祖击碎琥珀枕不用。这三位君主并不是以聪惠圣明来治理国家,使国家太平,只不过是以身作则而已。现在各地方馈献供奉的,都是些淫侈不必需的玩物,而节度使、刺史又不是男耕女织之人,所献财物都攫取于百姓,这是结怨于百姓,献媚于皇上。恳请皇上把这些物品都退回原处。”代宗见钱眼开,对常衮的意见置若罔闻。漫无边际的进献纳贡,加剧了社会矛盾,使唐朝进一步衰落。
当时,唐朝流行的主要宗教是道教和佛教,其中以佛教信徒最多,势力最大,影响最深。宗教盛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唐代前期修了很多佛寺,许多人出家为僧。全国僧尼人数超过数十万。僧尼道士有免税的特权,建庙塑像又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代宗是一个佛教信徒,永泰元年(765),郭子仪打败了吐蕃的进攻,斩首5万余人,代宗竟认为这不是人力所为而是菩萨保佑的结果。于是下令广造佛寺,以期得到菩萨更多的保佑。这没有阻止吐蕃、回纥入侵,代宗便令众僧讲《仁王护国经》,敌人抢掠一番后回国,代宗认为是众僧讲经有效,退敌有功。对众僧赏赐难以计数。常衮对代宗这种做法不以为然,并提出批评,指出: 现在正是多事之秋,军旅未宁,人民逃亡,京师附近百姓的户口十不存一。道观、寺院却花大量钱财去写经造像,焚币埋玉,国家赏赐的钱财数以万计。陛下如果用这些钱来换粮食,减轻百姓的赋役,那天下人可谓受惠不浅啊!”代宗表面上总算接纳了常衮的建议。
大历十年(775)至十二年(777),常衮以礼部侍郎身份知贡举。当时宦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使马璘累著功勋,恩宠莫二。他们各自有亲戚参加这次考试,希望通过人情关系考中进士,或引入弘文馆、崇文馆学习,但都被常衮拒绝。当时的人很佩服他的正直和胆略,一些想托人情拉关系的人也不敢找他了。
大历十二年(777),发生了元载案。元载是凤翔岐山(今属陕西)人,字公辅。肃宗时累官至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代宗时仍任宰相,与宦官李辅国等勾结,为政贪横,公行贿赂,奢侈荒淫,有庄田数十处。大历十二年(777),元载被收审,代宗命常衮与刘晏、李涵等会同审讯。元载被处死后,常衮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文崇文馆大学士,与杨绾共掌朝政。杨绾不拘小节,弘通多可; 常衮颇务苛细,为人清俭。二人为政之道不同,俱备受代宗信任。杨绾死后,常衮独掌大权。当时文武百官的俸禄很少,常衮奏请增加。韩滉判度支,常衮与其关系密切,对文武百官俸禄的增减,全凭自己的好恶而定。如常衮厌恶少詹事赵惎,就串通韩滉只给他俸禄2. 5万缗,而国家规定的数量是3. 5万缗。太子文学为洗马官之副,常衮的姻家任文学,其俸禄却比洗马高。其轻重任情,受到时人讥讽。
常衮为相期间另一举动值得称道。按惯例,内厨每天免费向宰相提供可供十数人吃的饭菜,常衮上奏罢免,并说: “宰相领取国家俸禄已经够多了,不应该再用朝廷赐给的饭菜。白吃白喝,于心何安?”便取消了这一制度。这可引起一些白吃饭人的不满。他们说: “厚禄重赐,是为了优贤崇国政,没有才干的人,可以辞去职位,不应该辞去禄食。”但常衮不为所动。政事堂有一后门,是为了宰相到中书舍人院咨访政事用的,常衮下令塞绝其门,不相往来,以示尊大。他接受元载案的教训,杜绝卖官之路,一切以公议决定取舍,非因人才过人而登第者,一律摈弃不用,尤其重用科举出身的人。
常衮为相时,没有封号爵位,郭子仪上奏代宗,代宗乃加封常衮为银青光禄大夫,河内郡公。当时,中书省侍郎一职缺员,中书舍人崔甫权领中书政务,常衮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领中书省事,崔甫因得不到升迁而不平,因而与常衮不合。常衮令崔甫分管吏部考选事务,而崔甫推荐的官员常衮又不任用。及代宗死,常衮与崔甫争论丧服轻重,意见不合,遂将崔甫贬为河南(府治洛阳,今河南洛阳)少尹,再贬为潮州(州治海阳,今广东潮州)刺史。
建中初年,杨炎入相,常衮被任命为福建观察使。在此之前,闽人不知道学习,常衮上任后,就为他们建立学校,并亲自教导,其风俗由此一变,每年贡献给朝廷的文人与内地一样。
建中四年(783),常衮去世,终年55岁。皇帝追赐其为尚书左仆射。闽人怀念他,常在学校祭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