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不华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泰不华

泰不华,原名达普化,又叫他哈布哈,伯牙吾台氏,字兼善,本奚族,元文宗赐名为泰不华,生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泰不华的祖籍在白野山,其父塔不台曾经当过宫廷宿卫,后来被派到台州路(路治临江,今属浙江)做禄事判官,于是,泰不华一家便居住在台州。禄事判官是一个很低的小官,俸禄微薄,仅够一家人口,泰不华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比较清贫的小官僚家中。泰不华出生时,他的父亲给他取名叫达普化。他从小酷爱读书,记忆力惊人,凡是看过的书多不会忘记。当时集贤待制周仁荣很喜欢他,便和塔不台商量,将泰不华接到自己家中抚养,并教他读书。在周仁荣的影响下,泰不华进步很快,接受和学习汉文化,经文诗书样样精通,还写得一手好字,尤喜篆隶,史载他的字温润遒劲。在他17岁时,便中江浙行省乡试第一。第二年,即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刚刚18岁的泰不华便和诸多考生对策大廷,荣登右榜第一名。元英宗受其父仁宗推行“汉法”的影响,非常重视学习汉民族文化,大规模起用汉族地主官僚和儒臣,并对蒙古旧制进行了改革。英宗比泰不华大1岁,当时英宗即位不久,对这位满腹经纶的新科状元格外喜爱,先授泰不华为集贤修撰,后转为秘书监著作郎,又拜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泰不华性情耿直,注重气节,不随俗浮沉。当时有位御史大夫脱欢仗势欺人,贪暴横行,许多人趋炎附势,而泰不华不畏权暴上奏弹劾,力陈脱欢之害,皇帝终于罢免了脱欢。到了天历年间,文宗崇文尊儒,大兴文治。天历二年(1329)二月,文宗为了传播汉文化,下令在京城大都建立奎章阁学士院,让精通汉文化的翰林学士承旨忽都鲁都儿迷失和赵世炎担任奎章阁大学士,并专设授经郎二员,给近侍大臣和贵戚的子弟讲授经学。泰不华因精通汉文化而入选,擢为典籤,拜中台监察御史,得到了文宗的赏识,赐名为泰不华。

泰不华为官历任7朝。元朝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斗争,每一个皇帝的更换都有一番剧烈的争斗,围绕着皇权的角逐,也展开了权臣们派系的斗争。英宗在位仅3年便被权臣谋害,泰定帝即位后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泰定帝死后,5年之间更换了5个皇帝,最后末帝顺帝即位。元统元年(1333),顺帝即位后追封已死的权臣燕帖木儿为德王,其子唐其势袭封太平王,以高邮府(府治高邮,今属江苏)为封地; 大臣伯颜被封为秦王,受田500顷。泰不华时任监察御史,上奏道: “按国制,只有宗亲才能封王封地,相臣不当受王土。”但泰不华的奏章未能引起顺帝重视。至元元年(1335)十二月,顺帝加封文宗皇后即顺帝婶母卜答失里为太皇太后。文宗是被燕帖木儿拥立为帝,但迫于形势,即位1年后让位于异母兄长和世?,即明宗,明宗在位仅半年多便被文宗和燕帖木儿密谋害死。卜答失里曾参与谋害明宗一事并害死了明宗皇后八不沙,她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当上皇帝,但文宗害死兄嫂后临死时想赎罪,执意立明宗长子即顺帝,卜答失里只得听从。顺帝即位后,卜答失里以皇太后身份位居后宫,现被顺帝尊为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是历代帝王尊奉祖母的封号,而卜答失里是顺帝的婶母,若尊太皇太后则乱了辈分。于是,泰不华率诸言官上奏: “皇上于太后,是母子关系,若加太皇太后,则降为孙辈。况且,按今制度如封赠祖父母,则降父母一等。太皇太后封号不宜加于叔母。”奏章呈上去后,无声无息,好几天不见发落,泰不华便密探消息,注意朝廷动向。一天,泰不华正在御史台办事,忽然有人密报说: “君等要遇祸了,怎么还在这儿从容办事?”泰不华问: “是不是为太皇太后一疏之事?”那人告诉他: “听说皇太后阅了奏章,勃然大怒,要将你们治罪,可能明天就会下旨。”话刚落,御史台一片哗然。与泰不华会奏的人员,更是惶急,有几个胆小的让泰不华出主意,想办法保全性命。而泰不华神色如故,对他们说道: “此事由我发起,皇太后如要加罪,由我一人担当,甘受诛戮,绝不连累你们。”大家才有些放心。第二天,未见诏旨下来。又过一天,内廷反而颁赐给泰不华两枚金币,泰不华惊诧不止,私问宫监,宫监告知他: “太后初阅奏章原有怒意,准备加罪言官,昨天怒气已平,说御史中有如此直臣,实在难得,应赏赐金币,旌扬直声,所以今日才有特赏。”泰不华听后不免上疏谢恩。只是卜答失里被尊为太皇太后的议案仍未改变,直到至元六年(1340)才被驱逐出皇宫。

事过不久,泰不华出任河南廉访司事,又移到淮西任廉访司事,继而升迁江南行省御史台经历,因泰不华家居浙江,请求转至江浙行省,顺帝奏准,泰不华便出任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元统末年,浙西出现水害,许多田地颗粒不收,百姓苦不堪言。泰不华作为地方官,为百姓着想,入朝奏与中书省,力言免浙西租税,得到批准。后来,泰不华又被召回朝廷,任秘书少监,又升为礼部侍郎。至正元年(1341),泰不华被派往绍兴路(路治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任总管。在绍兴任职其间,他革清吏弊,废除了官牛的租税,让百姓根据田地实有数目交纳赋税; 教民兴让,饮酒也要以礼行之,把儒士礼仪传到百姓之家,绍兴路风俗一时大为改观。

至正三年(1343),顺帝下诏命中书右丞相脱脱为都总裁官,中书平章政事帖木儿塔识、中书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张起岩等为总裁官,负责监修宋、辽、金三史。泰不华被召入史馆,参加修史。在修史时,泰不华以严谨的态度考证实据。泰不华治学修史颇有成就,他曾考证伪字,重新分类编写了《复古编》,共10卷。至正五年(1345),三史修成,泰不华被授以秘书卿。不久,又升至礼部尚书,兼负责管理会同馆事务。

至正四年(1344)六月,一场大雨使黄河暴溢,北决白茅堤、金堤(今河南兰考境内),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沿河地区受灾,有的地方水深两丈。泰不华奉诏用珪玉、白马致祭河神,以求平安。祭神之后,泰不华认为黄河泛滥的原因在于泥沙沉积过多,致使河水溢出河堤,于是上疏道: “应该在淮安以东的黄河入海处,仿效宋朝设置撩清夫,用辊江龙铁扫搅拌沙泥,使沙土随潮入海,不致积沉,黄河遂安。”顺帝听从了泰不华的建议,但时值朝廷招募屯田,一时抽不出人力,这件事也就被搁置起来。

泰不华好交友,注重友情,不随波逐流。在顺帝朝,有位中书左丞相叫太平,与泰不华私交很好。太平本姓贺,名惟一,曾任中书平章政事、御史大夫。元制重蒙轻汉,凡省院台三署正官,非国姓不得授。贺惟一因是汉人,执意辞退,但顺帝偏偏不肯,特赐他国姓,并改名为太平。后来,太平被奸臣弹劾觊觎要职而罢去相位,放归故里。平日与他来往的人都躲得远远的,怕受牵连,只有泰不华独自为他饯行,并要亲自送太平到都门外。太平感动地对他说: “君且留步,不要因为我而受连累。”泰不华答道: “士为知己死,怎么能怕灾祸!”一直坚持将太平送出城门。后来果然因这件事而受人排挤,但没有人不佩服他的。

至正八年(1348),台州黄岩(今属浙江)盐贩方国珍率众数千人入海,打劫元政府的漕运粮食,进攻浙东沿海,并抓获海道千户德流于实,一时称雄海上。朝廷得知后,命江浙行省参政朵儿只班总领水兵征讨。方国珍见势不妙,率人沿海南逃,朵儿只班紧追不舍,追至福州五虎门时,方国珍见追兵已至近前,知道事危,便孤注一掷,命人放火烧船,元军见状大为惊恐,怕大火烧到自己船上,慌乱中不战自溃,方国珍将朵儿只班抓获。不久,方国珍向元乞降,顺帝下诏招降,并授以庆元(今浙江宁波)定海尉。方国珍虽然被授官,但又回到黄岩招兵买马,不断扩充实力。朝廷为了探清方国珍的虚实,决定派遣熟悉浙江的泰不华前往察看。至正九年(1349),泰不华奉诏到了浙江,很快摸清了方国珍的情况,然后上奏朝廷,提出围捕方国珍的建议和策略。但朝廷未能听从,而是招回了泰不华,授泰不华为江东廉访使,又改为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又出为都水庸田使。

至正十年(1350)十二月,方国珍再次入海反叛,烧掠沿海州郡。由于泰不华对方国珍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顺帝于至正十一年(1351)二月下诏任泰不华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统领温州路(路治永嘉,今浙江温州)军队,同时命孛罗帖木儿为江浙行省左丞,率军抵达庆元,然后分两路夹击方国珍。泰不华刚达温州不久,方国珍便率船队从海上攻打温州。泰不华见方国珍的船队排列成行,便仿效三国时周瑜火烧曹营之故事,放置许多带火的木筏,焚烧了方国珍的船队,方军败退。然后,泰不华与孛罗帖木儿秘密约定在六月中旬分别从温州、庆元出发,合兵进讨方国珍。但孛罗帖木儿急功近利,于六月初便开始行动,率船队行至大闾洋,驻扎在那里。方国珍闻知后,在夜里率精兵数千人,悄悄将船驶到元军附近,点燃火把,高声呐喊。元军一时摸不着头脑,以为方国珍夜袭,纷纷逃向岸边,落水而死的人超过一半。方军见势,杀向元军,活捉了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被放回后,反为方国珍饰词上奏,说方国珍诚愿请降。泰不华闻知痛愤已极,绝食数日。朝廷不了解真情,以为方国珍诚心降元,便派大司农达识帖木儿等前往黄岩招降。方国珍听说朝廷派的人来了,便携二弟登岸叩拜道旁,并让出了民间小楼与达识帖木儿居住。达识帖木儿非常高兴,当天便奉诏授方国珍及其弟官职。这天晚上,正是中秋佳节,一轮明月悬挂在空中,柔和的月光洒在不平静的大地上。方军的军营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喝彩声,士兵们在对月饮酒、高歌,欢庆连日来取得的战果。而元军的大营在秋风中静悄悄的,好像有什么大事发生。泰不华一直想选择时机进攻方国珍,他断定中秋之夜,方国珍等会因达识帖木儿的到来而麻痹大意,于是,准备夜晚派壮士袭杀方国珍。几名壮士着好行装,备好武器,只待令下。泰不华夜访达识帖木儿,并将此事告诉他。达识帖木儿不允,而且斥责泰不华说: “我受诏招降他,你怎可袭杀失信?你难道想违诏抗命?”尽管泰不华再三说明方国珍狡诈,不可轻信,但达识帖木儿仍不让。由于他的阻拦,泰不华的计策未能实行。天亮后,达识帖木儿又命泰不华亲自到海滨,解散一直处于战备状态的元兵,并将船和兵器扣留,送给方国珍,泰不华只得怏怏地交出。不久,泰不华出为台州路达鲁花赤。

至正十二年(1352),农民起义军芝麻李占据徐州(今属江苏),元中书右丞相脱脱亲自出马,率军围困。为配合进军徐州,朝廷命江浙行省招募舟师守卫长江,方国珍怀疑朝廷与他为难,再次入海反叛。泰不华作为台州路最高军事指挥官,决心以死报国,派兵扼守黄岩的澄江,并派遣义士王大用前往方国珍处送信,希望方国珍归降。方国珍顿起疑心,拘捕了王大用,然后派兵乘200只小船突入海门,沿台州港口,进犯马鞍山。泰不华率军力守台州,他对部众说: “我是以书生身份登至今天显要位置的,总担心会有负于我之所学。现在受命守卫海隅,方贼刚刚降朝廷又反复为变,你们要助我击杀。如果攻克方贼,这算是你们的功劳; 如果不克,我则以死报国!”泰不华的话感动了元军,许多人愿意跟随他尽忠尽职。这时,方国珍派其戚党陈仲达前来报知泰不华,表示如约愿降。泰不华率部下数十人,偕陈仲达乘船趁涨潮而行,船上悬挂着陈仲达送来的降旗,突然船触沙搁浅,不能前行。正在船上人不知所措的时候,猛然间见方国珍站在一条大船的船头,士兵挥桨前来。泰不华急忙叫陈仲达说明情况,但见陈仲达目动气索,泰不华知有异谋,用刀将他砍死,然后扑上前抓住方国珍的船,砍倒五人。方国珍船中尽藏伏兵,这时齐起,一跃而登泰不华的船,泰不华举刀乱挥,砍倒数人。这时,方军有一兵士举槊来刺泰不华,被泰不华抓住折断。又有许多方军士兵涌到泰不华的船上,想将泰不华拖到方国珍的大船上,泰不华怒目呵叱,用力挣脱,夺过一把刀,又砍倒两人。许多方军士兵齐上,用槊刺他,正中泰不华脖颈,流血不止,但还是直立不倒,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方军将其尸体投入海中。泰不华的数十部众也都战死。这一年是至正十二年(1352)三月,泰不华时年49岁。

泰不华死后不几日,顺帝任命他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的诏书到达行省,但泰不华只能是地下有知了。3年后,顺帝追赠泰不华为荣禄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柱国,封其为魏国公,谥忠介。在台州立庙纪念他,庙的匾额上写着顺帝赐的两个大字——崇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