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
一、高中状元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和县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人。他生于南宋初年的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幼年随父亲寓居芜湖(今安徽芜湖)。父亲张祁,字晋彦,号总得居士。伯父张邵,字才彦。都在朝中做官。
张孝祥从小聪明好学,博闻强记,过目不忘; 他才思敏捷,下笔数千言,一挥而就。16岁时,乡试中举。绍兴二十四年(1154),22岁的张孝祥进京参加会试,又中了进士。
自北宋开宝六年(973)以来,会试中试者还得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虽由皇帝亲自主持,但皇帝本人并不阅卷,而是由几个大臣充任读卷官,评阅全部考卷,定出名次后,将前几名的卷子送呈皇帝御批。
殿试时,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会试亦中试,与张孝祥一同参加殿试。为使孙子在殿试时夺魁,秦桧在人事方面做了精心安排。殿试结束,读卷官评定名次,秦埙为状元,张孝祥为榜眼,曹冠为探花。然后,送呈高宗御批。据《宋史》记载,御批时,高宗因对秦桧专权有些不满,见秦埙的“对策”里尽是秦桧的论调,于是就把张孝祥擢为状元,曹冠第二,秦埙仅列为第三。
张孝祥被皇帝钦点为状元,只有22岁,是宋史上的美谈。但各书的记载不尽相同。除上述《宋史》的记载外,还有几种说法。如宋朝人周密《齐东野语》中说,张孝祥在集英殿参加殿试,考官把他列为第7名,秦埙是头名状元,高宗御览考卷,见张孝祥的试卷最厚,且字写得极漂亮。第二天在殿上又夸赞张孝祥的诗词写得好,并亲笔把他擢为状元。另一位宋朝人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中说,在殿试时,张孝祥就题目对策,文不加点,洋洋一万多言,一气呵成。高宗喜欢书法,而张孝祥笔墨甚精,深为高宗欣赏。他的诗也尤隽永。于是,御笔亲点他为头名状元。
当时,秦桧在朝中为宰相,执掌大权。他得知考官原定秦埙为状元,以后又御定张孝祥为状元,心中十分不悦。进一步打听,才知道张孝祥是张祁的儿子,而张祁与当时颇得高宗赏识的徽猷阁直学士胡寅是至交好友,而胡寅又曾有恩于秦桧,秦桧只得忍下这口气,但始终耿耿于怀。
孙子没能夺魁,秦桧极为恼怒。但那状元是皇上点的,他权势再大,也不过是个臣子,只有暗自生气。
新科状元得中以后,要拜见宰相。张孝祥不敢怠慢,即去相府叩见秦桧。秦桧说: “皇上不但喜欢你的策文,又喜欢你的诗,还喜欢你的字,可谓‘三绝’啦!”张孝祥连说: “不敢! 不敢!”秦桧又问: “你的诗学的是谁人?”张孝祥答:“学的是杜甫。”“你的书法宗的是哪家?”张孝祥答: “颜真卿。”秦桧冷笑着说: “天下的好事,都被你占断了!”张孝祥唯唯不敢说话,告退而归。
张孝祥的伯父张邵,被金人拘去,监禁15年才得放回。他的妻子已死,所以精神受刺激,有些失常,妄言张孝祥的父亲张祁“杀嫂”,结果张祁被拘捕。张孝祥中状元后,父亲被立即释放。
二、恋情难舍
历史上文魁众多艳事。达官贵人往往攀附嫁女,就连堂堂天子,也愿招状元为驸马。集英殿唱名,张孝祥夺魁,有个叫曹泳的大臣便在殿上向他求婚,要把女儿嫁给他。张孝祥婉言拒绝了。曹泳丢了面子,极为恼怒。
张孝祥拒婚,非但因那曹泳系奸相秦桧的死党,羞与为伍,他实在是有难言之隐。
原来,张孝祥早有心爱之人,与一个李姓姑娘同居。那李家姑娘原籍桐城(今属安徽),金兵南侵,李氏一家南逃避难。李家姑娘容貌秀丽,聪明伶俐。张孝祥乃风流才子,与李家姑娘一见钟情,两人爱得如火如荼,只有16岁的张孝祥便与李氏同居了。不久喜得贵子,取名曰“同之”。
在那个时代,未婚同居生子不仅遭人耻笑,而且也是不合礼法的。如今,张孝祥状元及第,其风流韵事若张扬出去,他的名声必然要受到影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李氏悄然离去。绍兴二十六年(1156),张孝祥中状元后的第3年,张孝祥决定把李氏母子送回其老家。临别之际,两人难分难舍。事后,张孝祥感慨万分,写下了一首词《念奴娇》:
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黄花为主?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日后,他满怀对李氏的思念之情,又写了两首《木兰花慢》词,以诉衷肠。其中一首写道:
紫箫吹散后,恨燕子、只空楼。念璧月长亏,玉簪中断,覆水难收。青送碧云句,道霞扃雾锁不堪忧。情与文梭共织,怨随宫叶同流。
人间天上两悠悠。暗泪洒灯篝。记谷口园林,当时驿舍,梦里曾游。银屏低闻笑语,但醉时冉冉醒时愁。拟把菱花一半,试寻高价皇州。
送走李氏母子,张孝祥明媒正娶大学者喻
的女儿为妻。但他一生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初恋的情人。
三、仕途沉浮
宋代科举,一经录取,立即授官。可是,新科状元张孝祥因反对和议,上疏请为岳飞平反昭雪,触怒权奸秦桧。直到第二年,也就是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死后,方得重用。张孝祥起初被任命为承事郎、镇东军(今浙江绍兴)节度判官,旋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秘书省是宋代主管图书、秘籍的中央机构; “正字”是秘书省一个较低的官职,掌校勘书籍。以往,新科状元一般在第二年才能授实职,而张孝祥当年便出任实职,这是相当破格的优遇。
张孝祥耿直敢言。宋代,皇帝常召见朝臣,听取意见。张孝祥初次被召见,就向高宗建议要“总揽权纲”。以后,又不断提出一些建议。王安石在宋神宗时主持变法改革,到南宋时对他仍评价不一。张孝祥对王安石持有看法,认为王安石把成绩揽在自己身上,造成不良影响,使当今许多朝臣都掠取他人成果占为己有。他建议利用朝中记录政事的《日历》审核是非曲直,纠正误记。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张孝祥做了1年的秘书省正字,升任校书郎,这也是秘书省的一个属官,掌校正典籍,只不过官品略高。做这类官的人一般都有好名声,很受人尊敬。
这年,太庙长出灵芝,被看做瑞兆。张孝祥向高宗献了一篇《原芝》。原来,高宗惟一的儿子即太子夭折,没有子嗣,而高宗又迟迟不立嗣,以明确谁来继承皇位。张孝祥在《原芝》中说,天生灵芝是天意,表示朝中要早定大计,明确嗣君。当时,朝中不少大臣也正为立嗣问题担忧。后来,高宗立太祖七世孙赵
为嗣子。
高宗见张孝祥一片忠心,擢为礼部员外郎。绍兴二十八年(1158),迁起居舍人,负责记录皇帝起居。次年,兼司中书舍人,这是个职司起草诏令、典掌执要的要职。张孝祥稳步提升,十分得志,兢兢业业,毫不懈怠。
张孝祥初入仕途,一帆风顺,这颇得力于汤思退的提拔。汤思退,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是投降派秦桧的党徒。秦桧临死之际,召见汤思退,赠黄金千两,汤思退没敢接受。高宗从这件事判断,汤思退同秦桧并不一样。
秦桧死后,朝中的主战派一度占了上风,坚持与金作战,以图恢复中原。就在这种局面下,高宗拜沈该、汤思退为宰相。于是,汤思退露出了真面目,与金人勾结。所以,民间说: “死了一个秦桧,又生出一个秦桧。”
张孝祥出自汤思退门下,是其弟子,有师生之谊。所以,张孝祥中状元后一再升官,应当说与汤思退的提拔分不开。主战派在反对主和派的新首领汤思退的同时,也认为张孝祥在政治上与汤思退立场一致,对他也产生了不满。
其实,张孝祥平生意气豪迈,不忘恢复大计,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入仕不久,就曾疏请为岳飞昭雪,为秦桧所忌。对于汤思退,因为不仅有师生之谊,而且有知遇之恩,因而从不得罪汤思退,但并不是依附。
汪彻曾与张孝祥一同修先朝实录,他为人老成畏祸,不敢直书历史,尽力美化。张孝祥年少气锐,直笔不讳,对汪彻多有凌抑。后来,汪彻出为职司监察的御史中丞,反对汤思退妥协投降,同时弹劾张孝祥奸滑不轨,应速速查办。高宗免了张孝祥的官职,但没有把他赶回老家,而是让他到地方任职。张孝祥请祠禄,这官名义上掌管某地某个道教宫观,实际上只拿俸禄不管事儿,多以那些退休、罢官的官员为之。高宗诏准,派张孝祥提举江州(今广西崇左南江州)太平国宫。次年,在汤思退保举之下,他又被提升为抚州(今江西抚州)知州,这一年他28岁。《宋史》中称赞他在任职期间,办事精确,一些多年担任知州、知府的官吏都赶不上他。
张孝祥到抚州后,一次宴请客人,陪席的妓女唱《蓦山溪》词,当唱到“金杯酒,君王劝,头上宫花颤”时,张孝祥想起当年中第时的盛况,得意之际,不由地头颤动了几下,陪客都觉得可笑,他却一点儿都不知道。宋代官吏宴客,招妓女坐陪是一种风尚,有的妓女能歌,有的还能诗。一次,庐陵郡太守王宜子路过抚州,张孝祥宴客,又招妓女陪酒,其中有一个妓女会作诗。同座的陈汉卿说: “太守称为五马,今天有张、王两位太守在座,成了十马,你以这个内容写一首诗吧。”那妓女当场吟道:
同是天边侍从臣,江头相遇转晴亲。
莹如临汝无瑕玉,暖做庐陵有脚春。
五马今朝成十马,两人前日压千人。
便看飞诏催归去,共坐中书秉代钧。
张孝祥竟然认为这诗写得甚好,大加赞赏。
在抚州期间,有一天,他父亲张祁在书斋里招呼人取笔笺发文书,来了两个人侍立一旁。张祁问: “你们是何人?”两人答: “我们是抚州管文件信函的书表司,听到您要发书,特意来侍候应差的。”张祁一听,十分不悦,打发他们走后,把儿子找来说: “抚州的书表司是为你这个太守服务的,怎能为我服务呢?我要发书,应该你这个当儿子的侍候!”张孝祥连声答是,侍立一旁。
就在这一年,临川(今属江西)在押犯人抢了兵器库造反。张孝祥闻讯,单骑驰入叛乱者中。他镇静自若,好言安抚众人,擒杀领头闹事的人。一场叛乱就这样被平息了。他还张榜严禁出售假药,维护患者的利益。
尽管如此,张孝祥仍受到一些人的攻击,不到1年,又被革职。
令他欣慰的是,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初八日,宋将虞允文在采石(今安徽当途西北)大败金兵,金国皇帝完颜亮被部下杀死,南宋政权可以稳定一个时期了。张孝祥以激动的心情挥毫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和庞祐父》: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胜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这首词在歌颂宋军大胜的同时,表示了以今天的胜利来洗去靖康之耻,也表达了自己未能亲自参战的遗憾心情。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高宗禅位,嗣子
即位,是为孝宗。从此,主战派一度占了上风,7日即追复岳飞原官。也正是在这时,隆兴元年(1163),张孝祥以集英殿修撰,任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知府。
平江在长江三角洲,十分富庶,官务繁忙。张孝祥处理政务、刑事及民事都很决断,从来不积压案件。当时平江府滨海,境内的富豪与海盗勾结,共同获利。张孝祥不畏权势,逮捕了人犯,把他们的非法所得全部没收,共得稻谷数万石之多。第二年,江苏一带遇灾,民间饥荒,张孝祥便把这些没收的粮食拿出来,赈济灾民。百姓感恩不尽。
张浚,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抗金名将,也是主战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因一向与秦桧、汤思退意见相悖,被外放川陕京西宣抚使,镇守地方,与金兵多次交战。隆兴元年(1163),孝宗即位的第二年,张浚乃被起用,任枢密使,管理军务,屡败金兵。
张浚认为张孝祥年轻有为,并有爱国之心,很是赏识他。原来,隆兴元年(1163)张浚回朝前夕,曾出任判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兼
行宫留守,张孝祥应邀前去做张浚的门客。建康乃江南重镇,地处宋金交战的前线。此时,南宋北伐失败,主和派得势,急于向金屈辱求和,建康城内的达官贵人醉生梦死,苟且偷安,而逃难来的北方人饥寒交迫,苦不堪言。张孝祥目睹此景,悲愤交加。一天,在张浚府中宴席上,他即席吟了一首著名的词篇《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消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这首词,上片写中原沦陷的凄凉情景及金人的骄横,下片写作者同情那些渴望北伐的中原人民,但又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全词悲怆感人,淋漓尽致,鞭挞了苟安投降者流,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忧国忧民之心洋溢于字里行间。
张浚听后十分激动,想到自己作为大将,守土有责,岂能在此饮酒作乐?于是,连酒也吃不下去,竟为之罢席。可见,此词在当时是如何震动人心了。
当时,张浚受到孝宗的重用,便极力在孝宗面前推荐张孝祥。闻荐之后,循照旧例,孝宗召见了张孝祥,让他陈述政见。张孝祥说: “当今任用贤才的途径太窄,应该广泛培养、任用人才,并有充足的备用人才。”孝宗对他的见解表示嘉许。
汤思退与张浚一直矛盾很深,一个主和,一个主战。汤思退认为张孝祥是自己的门生,一向受自己提拔,现在又倒向张浚,十分不悦。张孝祥得知后,就向孝宗进言: “希望汤、张二相能够同心戮力,以合陛下恢复之志。靖康以来,和、战两派争论不休,遗害无穷,应该首先建立自治之策,然后才能确定是‘和’还是‘战’。”张孝祥这种双方都不得罪的态度,使朝中许多人士都认为他是“骑墙派”。
张孝祥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后任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不久,又兼任建康留守。但是当金兵进犯时,张孝祥在汤思退影响下却说: “金人不过是为了订立盟约。”他的这种言论遭到弹劾,并被解除官职。
孝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重新被任用,以集英殿修撰之职,外任为静江府(今广西桂林)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他在任职期间,显示了非凡的才能,有一定政绩。但随即又被弹劾,再次罢官。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起为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审理诉讼,为一妇人平反冤狱。翌年秋,出为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荆州(今湖北江陵)地滨长江,也是南宋国防的前线。张孝祥在《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中写道: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表达了一片爱国忠心。
在荆州期间,他也有一定的政绩。主持修建了寸金堤(也记为守金堤),这项水利工程使得荆州许多年没遭水患; 他还主持建造了万盈仓,作为漕运的一处仓储库房。
张孝祥是南宋朝中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时常遭人弹劾,在仕途中几上几下,使他十分郁闷,屡次上疏辞官。乾道五年(1169)三月三日,张孝祥进为显谟阁直学士,遂以身体有病为由,辞去官职。至此,张孝祥15年的仕途生涯结束了。这年,他才37岁,正值人生黄金时期。
退休不久,张孝祥在烈日下陪好友虞允文泛舟芜湖,两人边玩边饮,张孝祥突然中暑倒下,再也没有醒来。
张孝祥英年早逝,时人为之惋惜,当朝天子孝宗也有用才不尽之叹。《宋史》在评论张孝祥的一生时,认为他潇洒俊逸,文章过人,书法诗词均好。任官职期间,他亲自书写奏折函件,受到高宗、孝宗两位皇帝称赞。遗憾的是,他出入汤思退和张浚两人门下,游离于和、战两派之间,时人对此感到惋惜。
他的后人在《宣城张氏信谱传》中写道,张孝祥中状元时是出自汤思退门下,但见到魏公(张浚)一心为国,志在恢复失土,他就改为赞成张浚。这样,张浚才在皇帝面前,几次举力推荐张孝祥,张孝祥也从此不与汤思退相一致。就张孝祥留下的诗词文章看,他确实是爱国的。但处在和、战两派争斗的中间,他确实有时态度暧昧。因此,他死后,虽然被认为是难得的人才,但并没有谥号。
张孝祥的遗体被安葬在建康钟山。年代久远,其墓今失所在。
四、一代词人
张孝祥少年时写诗,崇拜杜甫,尝学杜诗; 后又学词,尝学
苏轼。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诗,但成就较大的是词,且词风接近苏轼,气势豪迈,词境雄阔。据《四朝闻见录》记载,张孝祥乘船游于洞庭湖上,金沙
射,月光如泻。张孝祥边饮酒,边填词,写好以后,问门人: “比苏东坡如何?”门人说: “超过东坡了!”他感到十分满足。门人因以“过东坡”称之。
中国文学史上,以宋代的词成就最大。张孝祥与张元乾两人,被称为南宋初期词坛上的“双璧”,受到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伟大词人
辛弃疾的先行者,开一代词风。辛弃疾等人正是在张孝祥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前面提到的《六州歌头》中“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等句,抒发了壮志未酬的忠愤之气,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此词云: “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张孝祥的确是在辛弃疾之前,努力开拓的词人。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被谗言从桂林落职北归,泛舟湘江时,想起了愤而投江自杀、死于汨罗江的
屈原,同时也为自己多次被罢官而感愤,便写了《水调歌头·泛湘江》:
濯足夜滩急,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其实,屈原一生爱国,悲愤而死,张孝祥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张孝祥称自己的诗词是学北宋词人苏东坡,所以,他的诗词与苏东坡的词相仿。有人认为,张孝祥的世界观甚至也与苏东坡相仿,有消极处世的一面。处于北宋时期的苏东坡对是否变法感到困惑,认为身处政治漩涡之中; 张孝祥对和、战两派,不愿得罪任何一方,因而也有消极思想。如其七言绝句《和如庵
①》:
厌听诸方三昧禅,却思夜雨对床眠。
欲知千偈如翻水,看取朝来绿涨川。
就表现了一种欲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归于平静的意愿。在他的词中还写有“万事只今如梦”、“万事举杯空”等句。
张孝祥的诗词,从内容上看,除抒志、爱国等内容以外,也有许多是写景的。其抒情、潇洒自如的作品,描绘了祖国山河雄丽的景色,寄意深远。这是他诗词的又一特点。如《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本词上片写湖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壮丽自然景色; 下片写作者怡然心会的坦荡高洁的胸怀。词中张孝祥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之中,兴会洋溢,显示了他豪迈的气概,蔑视小人对他的谗害。此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造诣和风格。
唐宋时期,许多政治家同时也是颇有成就的大诗人、大词人,张孝祥便是其中之一。以诗词写景,其实是寄托情怀。黄叔旸评论他的词说: “笔酣兴健,顷刻即成,却无一字无来处。”如《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切云冠。漱冰濯雪,渺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 闻道神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这首词被誉为“冷然,洒然”,如同神仙所作,可与苏东坡的那首《水调歌头·快哉亭作》相比美。
德安人王阮,慕张孝祥之名,随他学诗。两人同游庐山的时候,张孝祥写诗两首,王阮读后感叹地说: “先生的诗气吞河山,而学生我是无法赶得上的。
张孝祥少年得志,诗书双全,一代风流。他去临江时,宿在一个女贞观内,观内有一位带发修行的女尼,叫陈妙常,年方20余岁,姿色超群,诗文俊雅,还精通音乐。张孝祥住在观内,写词以赠,表示爱慕之意。陈妙常也回一首,表示拒绝。此事在词坛传为佳话,词收在《名媛玑囊》一书中。后来,陈妙常与张孝祥的朋友潘德成相爱,这一故事被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编成戏曲《萱草堂玉簪记》,被明代无名氏写成话本《张于湖宿女贞观》,又被明代高濂写成传奇《玉簪记》。
后世许多诗词评论家对张孝祥的诗词给予很高的评价。陈应行在《于湖先生雅词序》中赞美他的诗词“自在如神之笔,返往凌云之气”,汤显在《紫薇雅词序》中称他的词“骏发踔厉,寓以诗人句法”。
张孝祥的诗词多收于《于湖集》、《于湖词》中。
五、著名书法家
张孝祥不但是一代词人,还是南宋著名的书法家。
早年,张孝祥寓居芜湖的时候,庭园中建有池塘,种有芙渠,岸边有杨柳,鹭鸥出没其间,烟雨变幻其中。他自书堂匾为“归去来”,笔墨饱酣,见到的人,无不称赞。于是,张孝祥被叫做“紫府仙”。
张孝祥书法宗学
颜真卿。早在当年殿试时,他在试卷中就显露了精湛的书法,高宗阅览后对当朝宰相秦桧说: “
张孝祥词翰俱美。”就是说,他的文章、书法都很好。从此,他的书法更是出了名。
他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时,境内建了一座多景楼,是一处名胜。有人慕张孝祥为书法家,特请他题写楼匾,他提笔写了3个颜体大字,看到的人无不称好。公库送他200两银子作为润笔报酬。张孝祥没有收银子,而是要了100匹红罗。一天,他在楼上宴请宾客,又招来妓女陪酒。喝酒当中,张孝祥写了词,让妓女当场和唱,一时间大家甚为欢畅,他就把那些红罗送给了妓女。
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山的慈云岭下有一寺院,寺前有一个池塘,水特别甘甜,称为凤凰泉。有人特请张孝祥题字刻于石上,为“凤凰泉,于湖张紫薇孝祥书”。夏执中是皇后的哥哥,被尊称为国舅。这一天,夏执中来到凤凰泉,看到张孝祥题写的刻石,觉得不如自己,就在木牌上手书了“凤凰泉”3个字,命人将张孝祥原刻取下,换上他写的字。
孝宗曾经到寺中进香和游览,见过张孝祥题字的刻石,十分欣赏。这天,孝宗又来寺中进香,看到“凤凰泉”三字已不是张孝祥所书,很生气,便下诏令僧人用斧子把夏执中题字的木牌劈成碎片做柴烧。幸好,张孝祥原先写在纸上的题字还被寺中僧人保存着,于是,雇工重新刻于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