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是我国唐朝史官吴兢编撰的一部政论性历史文献,记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和朝廷辅弼大臣之间的重要政治谈话,对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作了系统的总结和论述,内容充实,深富哲理,文字简练生动,优美而富有说服力。《贞观政要》虽是我国重要政治历史文化遗产,但长期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而该书所蕴藏的治国哲理,却历千年而不衰,如今被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发扬光大。
吴兢(公元670—749年)汴州俊仪(今河南开封)人,励志勤学、博通经史,武则天时编修国史,历任谏议大夫、卫尉卿,兼修文馆学士等职,任职近三十年。唐太宗从公元626年即位至公元649年去世,在位二十三年,年号贞观,政绩卓著,史称“贞观之治”。吴兢在《贞观政要》表和该书序言中说:“太宗文武皇帝之政化,自旷古而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为使后世“择善而行,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乃纂是书一帙十卷四十篇,名曰《贞观政要》。“庶乎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则贞观巍巍之化,可得而致矣”。自唐以来,该书盛行不衰。
《贞观政要》是一部集封建统治者治国安邦之术大成的书,该书的价值影响深远,日本历代君主都以《贞观政要》作为治国宝典。我国唐以后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君主和政治家,都很重视对《贞观政要》的研究,《贞观政要》可以说是一部重要的古代领导学著作。该书蕴含许多重要思想,如从谏如流,兼听纳下,崇尚俭朴,严惩贪腐,克服“相惜颜面”,防止“上下雷同”,慎选官员,推行法制,精简机构,精干官员,以及希望国家大治、经济繁荣、民族昌盛等崇高理想。这些思想不仅难能可贵,而且对后世也有启迪意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