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形神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形神

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所谓形神关系,是指人的形体和人的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形神范畴,是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唯心主义者认为形生于神,神永恒不变。如《庄子·知北游》认为“形”与“神”统一于“道”:“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佛教徒慧远、萧琛等认为“形尽神不灭”;《列子》说“神心独远,不假形器”。他们都以“神”为第一性,“形”为第二性。唯物主义者的形神观则相反,认为神生于形,依赖于形。荀子说:“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东汉桓谭提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王充进一步指出“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他们都坚持了“形”第一性,“神”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则,打击了当时流行的谶纬神秘主义。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形神问题成为哲学论争的中心。范缜在其著名的《神灭论》中提出了“形质神用”的思想,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认为,形与神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二者“名殊而体一”。形与神统一不是这二者的外在结合,而是质用一体的内在联系。范缜的神灭论,驳斥了佛教的唯心主义,并克服了以前唯物主义在形神问题上的二元论倾向,建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大理论建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