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伦理文化·礼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泛指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和道德行为规范。历代思想家都很重视“礼”的作用。孔子把“礼”当作一种有力的统治手段。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认为“上好礼,则民易使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克己复礼”则可达到“仁”的最高的道德境界。孟子认为“礼”是人的四种基本道德行为规范(仁、义、礼、智)之一,“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也”。管子把“礼”作为最高道德准则,将其列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之首,认为“礼”有八经:“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荀子也非常重视“礼”的作用,主张“隆礼贵义”以治国,认为“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礼记》一书认为:“礼”是“治政安君”、端正纲纪、大定天下的根本。董仲舒把“礼”列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认为是人应遵守的恒古不变的道德规范。“礼”在长期的中国古代社会中,作为人们的道德行为准则,对中华民族传统伦理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