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用,厚养薄葬
1.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
墨子将勤俭问题,提到国家兴衰治乱的高度来认识,而且要从领导者生活起居和饮食衣着做起,他说:“故帝王作为宫室……高足以辟(避)润湿,边足以圉(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没有益处)者,不为也。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奇装异服)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雄伟壮观的建筑物),青黄刻镂之饰(彩色雕刻)。为宫室若此,故左右亦法象(效法)之。是以其财不足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宫室不可不节。”(《辞过》,第35页第36页)“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让众人观看)。”(同上,第37页)墨子得出结论说:“夫以奢侈之君御(治理)好淫辟之民,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衣服不可不节。”(《辞过》,第38页)。墨子用朴实而深刻的语言指出,国家要得到治理,必须从统治阶级到广大士民群众,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腐败等恶习,追求俭朴大方、高雅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勤俭节用的良好社会风尚。
2.节用其财,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墨子指出,勤俭是治国方针。“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美食当刍豢,蒸灸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见方一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效法)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不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饮食不可不节。”(《辞过》,第40页)
“作为舟车,以便民之事,其为舟车也,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也,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效法)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辞过》,第41页)墨子所谓的节,不仅指节俭、节约,而且泛指节制、节欲等。墨子还反对蓄私,“宫无拘女,故天下无寡夫。内无拘女,外无寡夫,故天下之民众。当今之君,其蓄私也,大国拘女累千,小国累百,是以天下之男多寡无妻,女多拘无夫,男女失时,故民少。君欲民之众而恶其寡,当蓄私不可不节。”(《辞过》,第42页)蓄私不仅是伦理道德问题,也是社会经济问题。
3.俭节则昌,淫逸则亡
墨子关于节用的要求是要对国家有利,凡是不利不实用,不能给老百姓带来益处的,不能采用。节用可以节约支出,增加国家财力,制止浪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墨子说:“俭节则昌,淫逸则亡。”(《辞过》,第43页)节俭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品行,也是反腐防变的一剂良药。凡贪腐者必奢,因此节俭,应是一种国策,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反之,骄奢淫逸,追求奢侈贪欲腐败是亡国败政之举。
墨子出身于劳动阶层,他的许多思想反映了劳动阶层的愿望和要求,他说:“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御)寒,夏以圉暑……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节用下》,第191页)节廉勤俭,“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财利增加一倍)也。大人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加用(增益)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得)不劳,其兴利多矣。”(《节用上》,第190页)
墨子指出:“今天下为政者……其使民劳(劳役过度),其籍敛厚(残酷剥削),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兴师以攻伐邻国……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故子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节用上》,第194页)
墨子指出:“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不满足),殁世(终身)而不卷(倦)……其所以王天下诸侯者,此也。”(《节用中》,第196页)
4.反对久丧厚葬
儒家从繁琐的礼乐出发,主张久丧厚葬,大讲排场,大办丧事,以显富贵,以示孝道。墨子严厉批判久丧厚葬的习俗:“今执厚葬久丧者之言曰:‘厚葬久丧,虽使不可以富贫众寡,安危治乱,然此圣王之道也。’子墨子曰:‘不然,昔者,尧北教乎八狄,道死葬巩山之阴,衣衾三领,榖木(木质差的木材)之棺,葛以缄之(葛藤捆束封闭),满坎无封(不堆土造坟),已葬而牛马乘之。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已之市,衣三衾,榖木之棺,葛以缄之,已葬而市人乘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三衾,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土地之深,下不及泉,上毋通臭,既葬收余壤其上……故三王者,皆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且忧财用之不足哉?以为如此葬埋之法。”(《节葬下》,第216页)
墨子指出:“今天下之士君子,将犹多疑惑厚葬久丧之为中是非利害也(对厚葬久丧大多疑惑不定或认为恰当),故子墨子言曰:然则姑尝稽之(考察)……王公大人有丧者,曰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若送从(送葬如搬家),曰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存乎匹夫贱人死者,殆竭家室(花光家产)”。墨子深刻指出:“厚葬久丧实不可富贫众寡,安危理乱乎。此非仁非义,非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沮(阻)也。仁者将求除之天下,相废(废除)而使人非之,终身勿为。”(《节葬下》,第205~206页)
墨子认为,应效法古人,节俭薄葬:“棺三寸,足以朽体;衣三衾,足以复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墓地三尺),则止矣。死则既已葬矣,生者必无大哭,而疾而从事(尽快从事事业)。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墨子多次指出厚葬久丧的危害,“今唯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节葬下》,第214~215页)
墨子出身于劳动者阶层,他的学说在许多方面反映了广大劳动者的呼声和要求,他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严己宽人,言行一致,提倡民主政治,重视人才培养,反对侵略战争。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生产,廉俭节约,节用,薄葬。反对天命,重视实践等,墨子学说的进步性、鲜明性、深刻性以及在当时的影响力,都曾在儒、法、道诸家之上。墨子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身体力行,他丰富的理论思想、实践活动以及其理论学说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他的许多思想主张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