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舞蹈·绵延之舞:古代舞蹈探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代舞蹈·绵延之舞:古代舞蹈探源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舞蹈,统称为中国古代舞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经历了若干阶段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中国古代舞蹈源远流长,最早的叙述文字如《虞书·皋陶谟》中:“……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中:“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等(以上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第859—860页彭松所写的词条)。

关于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原始舞蹈,其动态根源决定于中华祖先们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概括地讲,中国原始舞蹈主要是稻作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表征。前者的佐证是甲骨文中的“”字(见《殷虚文字甲编》3069、《殷契粹编》1312),后者的佐证是阴山及马家窑文化中出现的“蛙形舞姿”(见盖山林的调查报告《内蒙阴山山脉狼山地区岩画》,载《文物》1980年第6期; 又见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的发掘报告《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新陶盆》,载《文物》1978年第3期),亦即现存纳西族东巴舞谱中(见杨德鋆、和发源、和云彩著《纳西族古代舞蹈和舞谱》,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出版;又见方国瑜著《彝族史稿》,高亨著《周易古经注》卷一)。作为民族民间舞蹈,一般具有很强的继承性与历史性,而该范畴的研究工作,也多采取沿波讨源的方式,力求全面把握其文化底蕴。作为中国古代舞蹈主流的宫廷舞蹈,随着历代封建王朝的盛衰及其最高统治者的好恶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夏、商、周的宫廷舞蹈,主要服务于森严的等级秩序并用来作为贵族子弟的礼仪教育,可称“礼乐舞蹈”。两汉时期,娱神的巫术舞蹈转化为娱人之乐,舞蹈主要表现为女性对于统治者的献媚,可称“女乐舞蹈”。魏晋时期,宫廷舞蹈主要在“清商乐”中存在并力求抒发一种飘然欲仙的意趣,可称“清乐舞蹈”。隋唐之际,宫廷舞蹈主要出现在庆典与宴会之中,极尽壮美、华丽之能事,可称“宴乐舞蹈”。两宋以降,国势日颓,昔日排场难以为继,故有虽为余响但仍盛于一时的“队舞”出现。明清之际,新的艺术形式兴起,舞蹈一是溶于戏曲之中,可称“戏曲舞蹈”;一是存于官宦之家,故有“家乐舞蹈”之称(以上引自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舞蹈大辞典》第2页于平所写的词条)。

洋洋五千年,长袖尽舞情。远古至清代,多姿更多采的中国古代舞蹈,为华夏文明的历史画卷填充了最具动态感觉的内容,成为人类文化之流中不可多得的艺术明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