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宋明儒学的政治思想方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儒学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宋明儒学的政治思想方向

儒学经汉儒的重建而走向神学。汉以后,儒学式微而被玄学、佛学取代。至随唐,随着佛学被中华文化所消化,儒学开始复兴。唐韩愈提出“道统”说,认为儒学是中华自古以来治世的唯一正道。这个道由尧传之舜,由舜传之禹,由禹传之汤,由汤传之文、武、周公,由文武、周公传之孔子,由孔子传之孟子。孟子死后,这个道就不得其传了,道统中绝。 宋代儒者,以重建道统为已任,重新确立孔子在中华文化中的正统地位,并以民间讲学的方式,传布和弘扬儒学,从而开辟了儒学的一个光辉时代。历史上一般称宋明儒学为新儒学。

宋明儒学的重大贡献是复活并弘扬了先秦儒学的内圣成德之教,把孔孟的仁学或心性之学阐发得博大精深,并以此形成了体系完备,内容充盈的理学和心学。在政统方面,宋明儒学基本遵循儒学先师们的遗训,没有创出足以推动政治革新的新理念。直至晚明三大儒,才对儒家的事功之学有补益,并在政治理念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宋明儒学的政治思想方向:在弘扬道统方面有理学和心学两个方向。理学的内圣成德之学主张“道向学”,即通过“格物致知”格尽宇宙万物苍生所含之“一理”,在“积累”中融汇贯通以成就道心。“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修身立命的宗旨。心学主张“弘扬道统应在心上的功夫,以发明本心”,“致良知”,以天人一体、物我一体、心物一体的精神专仁的民爱物,从而成就内圣。在秉承政统方面关于君和民的思想有一定特色。从周敦颐的君本、君主“进德修业”到程氏兄弟的“引君当道”,再到朱熹的“正君心为政道之大本”以及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尊君、批君而易君。从尊君逐渐走向否定君权。黄宗羲揭示了“君主私天下”的实质;而顾炎武则用“国”和“天下”两个概念把一家一姓的私天下和庶民的公天下划分开来,表现出明显的否定君权的思想倾向。王夫之虽提出尊君,但实质是公天下。关于民的思考最具特色的是陆九渊,他提出“民为邦本”、“民大君轻”、“以民为心”的理念,是对孟子民本思想的发扬光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