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从夜郎国谈起—贵州的疆域沿革·蜀汉对贵州的经营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军阀混战连年,中央政权无力控制西南地区,这里的地方土豪,史称“南中大姓”又恢复了分裂割据状态,其中势力最大的便是被诸葛亮“七纵七擒”的孟获,此外还有益州郡豪强雍闿,越雋郡奴隶主高定,牂柯郡正朱褒。 南中叛乱违背了当地人民愿望,在蜀汉政权巩固后,诸葛亮于公元225年3月,分兵三路平定南中,马忠一路主要攻略地是今贵州境内的牂柯郡,其他两路:李恢率兵攻益州郡,直抄雍闿、孟获后路;诸葛亮亲率一路攻打越嶲郡。诸葛亮的用兵得到南中百姓拥护,史载在今黔西北一带彝族首领济火就主动为蜀军输送粮草并派兵援助蜀军攻打孟获。后济火被封为罗殿国王,是后来贵州水西彝族的祖先。
李恢所率蜀军攻入今云南境内,与诸葛亮失去联系,受到叛军包围,处境十分不利。李恢采取金蝉脱壳之计,修书麻痹叛军,出其不意进入牂柯境内,扫荡北盘江流域,与诸葛亮和马忠蜀军相接。在各路蜀军合击下,朱褒仓惶逃命,牂柯境内各县均被收复,诸葛亮任命马忠为牂柯太守。马忠在诸葛亮“南抚夷越”总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推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措施,贵州与巴、蜀地区经济联系日益频繁,不仅向蜀汉政权“输租赋”,而且所出产的物资如丹、漆、战马、铜器等还直接提供了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战事需要。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地区所采用的“攻心为上”的用兵策略和发展经济的举措,受到包括贵州土著各族在内的西南各民族人民的拥护。尽管史书中没有明确指明诸葛亮到过贵州,但今天贵州境内仍保存了不少与诸葛亮相关的史迹。著名的红岩摩崖石刻,因无人识别,被当地人称为“诸葛碑”,传说中明指是诸葛亮所写的“天书”;少数民族将铜鼓称为“诸葛鼓”,民间织锦称“诸葛锦”,都称是诸葛亮带来或教他们制作的;至于武侯祠、诸葛庙、诸葛藏兵洞、藏甲洞更不可胜数。都反映了贵州各族人民对诸葛亮的尊崇和怀念。
一些地方的地名与传说,也与诸葛亮用兵南中有关。今滇黔交通线上有一地名叫关岭,过去叫关索岭,据称是纪念将军关索的,关索据传为关羽之子。此地有“马刨”、“刀靶”二泉,就是关索率军追击叛军时,人困马乏,干渴异常,关索座骑的蹄刨地而出泉,关索说,马蹄能刨地出泉,人难道不如马? 于是以刀靶触地,不意泉水涌出,三军得以痛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