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古彝文和“水书”
贵州各少数民族中,一般只有民族语言而无民族文字,土著民族中只有彝族、水族有自己的文字。
彝族的文字——古彝文历史上又称“爨文”或“韪书”,在贵州俗称“毕摩文”。这是一种表意的音节文字,每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没有偏旁和部首。彝文形成于公元10世纪左右。现存彝文一为刻铸文字,以保存在贵州大方县的《千岁衢碑》(公元1542年刻)字数最多,有1922字。另一种是由彝族的毕摩(祭祀师)手写,世代相传,多为经文,也有少数有关彝族历史、天文的著作。流传在贵州的《西南彝志》就是一部三十七万言的彝文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编纂者是古罗旬水西热卧土目家一位慕史(歌师),姓氏已不可考,人们习惯称他为“热卧慕史”。此书大约成书于雍正初年,但记录的彝族历史却可追溯到相当于西周末年的时候,叙述从希慕遮到笃慕的二十一世及笃慕后“六祖”以下各主要家支世系,叙述各家支间的互相关系、主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除历史外还有关于天、地、人产生的记载,彝族先民认为自然界有清、浊二气,人类及天、地都由二气产生。所以这部书也反映了彝族的宇宙观。《西南彝志》还记载了彝族的天文历算、古代神话、民间诗歌,同时也是一部彝族民间文学宝库。彝族人大都居住在四川凉山地区和云南昭通地区,但古彝文的保存量,贵州并不少于四川、云南,这是因为贵州历史上较长时期内存在着彝族土司政权的缘故。
水书是水族古代祭师(当地称“鬼师”),用作择日占卜所用的文字,今存一百多个。它创造的年代已不可考,水书有的象形,有的则采用了汉字的反字或倒写,所以又俗称“反书”。其中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二十八宿等与汉字接近,可以看出水书与汉字的关系。今存水书,年代较久的是用炭笔(竹或木棍烧成炭)写成,较晚的则已用毛笔书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