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牛”的来历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孺子牛”的来历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有个儿子叫荼,他幼小的时候,十分活泼天真,齐景公很宠爱这孩子。孩子要什么,他就给什么,并且常常逗孩子玩耍,父子在一起常常玩得非常快乐。

孩子看见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心里很羡慕,也想要骑牛。一次景公逗着孩子玩时,孩子噘着小嘴,要求骑在景公的背上。景公对他百依百顺,满口答应了。

齐景公弯下身子当牛,让孩子骑在自己的背上,然后用两手支撑着地,两手和两膝同时并行,就如同牛一样慢慢地前进。孩子骑在景公的背上哈哈地笑个不停。孩子手里还拿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衔在了景公的嘴里。孩子大模大样地骑着,真像赶着牛前进一样。

景公匍匐着前进,孩子挥动着手臂指挥着,嘴里不住地吆喝,两人玩得很开心。

正当玩得高兴之时,一不小心,孩子突然从景公背上摔了下来。孩子一急,用力扯起了手中的绳子。由于景公没有思想准备,绳子仍被牙齿咬住,所以孩子一用力,景公咬着绳子的牙齿被扯了下来,顿时景公满口是血。

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起来,景公虽然牙齿很疼,但是没有生气,他还安慰孩子,因为他心甘情愿地这样做。

“孺子牛”就成了一个典故,也成了一个常用的词语。它的意思是甘心做小孩子的牛马,常用来表示对小孩子的溺爱。近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把“孺子牛”这典故运用于中,写出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

此后,“孺子牛”一词有了新的意义,变成了褒义词,常用它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