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文化·中州揽胜·中岳嵩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州文化·中州揽胜·中岳嵩山

河南境内有许多名山胜水,为中州大地增添了许多壮丽的色彩。

“五岳”之一的嵩山,屹立在中州大地上,号称中岳。嵩山,古称外方山,亦称太室山、嵩高山等。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神论的民族。他们把所有的山川湖泊都赋以灵气,认为有神在主宰,故有“望祭山川而遍祀鬼神”的习俗。我国古代夏、商、周诸族都活动在河、洛一带,他们认为自己所居的地方就是“天下之中”,于是就把高耸在洛阳平原上的嵩山称为“中岳”。《史记·封禅书》云:“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嵩山属伏牛山系,主脉在登封县境。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总称嵩山。《经·大雅·崧高》有:“崧(同嵩)高维岳,峻极于天”之句,故太室山的主峰称为峻极峰。

《国语·周语上》曰:“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韦昭注曰:“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清代学者段玉裁认为,崇、嵩古通用,崇山就是嵩山。河、洛平原是夏王朝的发祥地,嵩山是夏人活动的地区。大禹的父亲鲧,就称为“崇伯鲧”。大禹治水的故事也流传在嵩山。传说大禹治水,决定在嵩山的太室山和少室山开一通道以通洪水。其妻涂山氏之女也随丈夫来到这里。一次,涂山女上山给丈夫送饭,看到大禹化作一头大熊正在开山劈石。涂山女大吃一惊,顿感羞惭,转身跑了。大禹急忙追赶,涂山女已化为一块巨石。大禹知妻子已经怀孕,向巨石大喊:“还我儿子!”音落石开,一个男婴启石而出。这男婴便叫“启”,是夏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人们把那块巨石称为启母石。启母石在嵩山的万岁峰下,石前有汉代建造的启母阙。传说虽然无稽,但毕竟是一个迷人的神话,反映了我国古代英雄大禹艰苦治理洪水的功绩和远古居民对大石的崇拜。嵩山的传说与中华民族紧紧地联在一起。

西汉武帝曾率群臣登临中岳太室山,随行官员听到山涧中有呼“万岁”的声音。这或许是随行官员的奉承,但汉武帝却极为高兴,下令增修太室祠,并封此峰为“万岁峰”,山下建万岁宫。嵩山受到皇帝的恩顾,增添了壮丽之色。

唐朝武则天在称帝前后,一直居住在东都洛阳。她也曾率官员礼登嵩山,将中岳改为“神岳”,将嵩山所在的县改名为登封。北宋太祖时,又将“神岳”改为“中岳”,此名沿用至今。

嵩山自古就与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紧密连在一起。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都到嵩山封禅祭山。嵩山在帝王的政治生活中也有重要意义。

中岳嵩山以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地位和秀丽的山水胜景,成为我国儒、佛、道三种文化的交汇处。嵩山上有儒家的嵩山书院;佛教的少林寺、大法王寺、嵩岳寺塔;道教的中岳庙和修炼的洞天福地。嵩山层峦叠嶂,溪水潺潺,翠柏葱郁,曲径幽幽,不仅有许多古迹供人们研究探访,也是游览的名山胜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