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经济与科技·“鲁酒薄”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齐鲁文化·经济与科技·“鲁酒薄”

鲁酒是指先秦时期鲁国生产的酒。《庄子·胠箧》篇有“鲁酒薄而邯郸围”的说法,后来,北周的庾信在其有名的《哀江南赋》中又将“鲁酒”与“楚歌”并提,说:“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使得“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影响渐广。于是,在不少人心目中便产生出“鲁酒”质劣的错觉。然事实并非如此。“薄酒”系与浓度较大的“厚酒”相对而言。鲁酒乃是浓度较低的清淡酒类。

鲁国是周的诸侯国,周初统治者的统治策略对鲁国影响极大。作为周初的政治家,周公等人十分重视殷商灭亡的教训,如殷贵族嗜酒成风,丧德败政,故周公专为封于殷墟旧地的卫国始君康叔作《酒诰》一篇,命康叔宣布戒酒令,并告以戒酒的重要性及戒酒之法。目的是叫康叔不要让卫国官民沉湎于酒。后来的周康王也曾对他的大臣说:“文王接受天命,于武王时建立起周王朝,屏除殷商之邪恶,抚有天下。但在治事时,他们绝不敢沈湎于酒,即使行祭天大礼时也不敢喝醉。这主要是接受了“殷边侯甸粤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祀”(《大盂鼎铭文》)的教训。

《酒诰》是周公告诫康叔的,但它除作用于卫国外,还影响到鲁国。鲁与卫同被周公视作最可靠的封国,两国同处殷商势力极重、受殷商文化薰染最烈的地区,周公为两国制定的治国策略也大致相同。鲁国又是姬姓宗邦,更应牢记周公及周先王的教训。因此,鲁国酿酒的指导思想,就是为防止饮者沉醉而求味道清淡。的确,从先秦典籍中找不出鲁人因酒误政的例子。

唐朝陆德明《释文》解《庄子》“鲁酒薄而邯郸围”时说:“楚宣王朝诸侯,鲁恭公后至而酒薄。宣王怒,欲辱之。恭公不受命,乃曰:‘我,周公之胤,长于诸侯,行天子礼乐,勋在周室。我送酒已失礼,方责其薄,无乃太甚!’遂不辞而还。宣王怒,乃发兵与齐攻鲁。梁惠王常欲击赵,而畏楚救。楚以鲁为事故,梁得围邯郸。”

“鲁酒薄”一语又见于《淮南子·缪称训》,许慎注曰:“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也。”

许慎与陆德明二人所述故事有差异,但都说“鲁酒薄”,且楚人不喜欢这种薄酒。不过,这仅是楚王和楚国主酒吏个人的好恶,并不表明“鲁酒”质量不好,因自古酒便有厚、薄之分。《说文解字》说:“醇,不浇酒也。”段注曰:“浇,��也。 凡酒沃之以水则薄,不襍以水则曰醇,故厚薄曰醇浇。”可见,酒之厚薄只在于是否加水或加水量的多少,并非用于酒质优劣的区分。古时厚酒、薄酒还分别使用专门名称,如“醹”和“”,《说文解字》均谓“厚酒也”,“酎”为“三重醇酒”,“醪”为“汁滓酒”,亦属厚酒之列;而“醨”则是“薄酒也”。所以段玉裁在“醨”字下注曰:“薄对厚言”,“醪、醇、醹、酎皆谓厚酒,故谓厚薄为醇醨。”同处,段玉裁又引屈原赋曰:“何不��其糟而歠其醨。”查《楚辞·渔父》,此乃是渔父在“众人皆醉”的情况下而言。可知薄酒不易使人陷于醉态,比之厚酒,薄酒对人体要有益得多。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