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修改《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失误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一部反映华北农村土地革命处于初期阶段的生活的长篇小说。1948年6月完稿,1948年9月东北华光书店初版发行。1949年译成俄文在苏联发表。同年,苏联莫斯科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波慈德涅耶娃的译本。以此版本为基础,1951年,该书获斯大林文学奖。初版的东北华光书店只刊印5000本,早已不多见。因此解放后,《太》再版发行,刊印前丁玲对原本进行了修改。
修改主要体现在语言结构规范化、人物社会关系的调整以及某些细节的改动上。就总体效果而言,语言修改基本成功,但对某些人物社会关系的调整却是失败的,使初版本思想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打了折扣。
例如对黑妮形象的改动:初版本中她与钱文贵关系处理得比较好。他们阶级属性不同但在决裂前毕竟有扯不断的感情联系,因此对依然依附于地主家庭的黑妮的眷恋,才会使程仁降低斗志。这为钱文贵实施“美人计”铺垫了一个真实可靠的客观基础。同时也反映出黑妮的纯朴与善良。修改后则突出了阶级意识,淡化家庭观念,忽略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过程,突兀地表现黑妮一开始就对钱文贵的强烈敌视心理,表现她是有意识与钱一家分开的人物。这就游离了现实,也产生了情节漏洞:黑妮,钱文贵既然泾渭分明,钱文贵又何必自投罗网……
另一方面是对表现时代特征的细节所作的删改。初版中农民形象的塑造比较注意用言行、细节来刻画。例如“他们是相信共产党的,共产党是穷人党”“这可是毛主席有灵了,毛主席是咱们的菩萨”。朴实无华,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语言极好地刻画了农民精神,小农时代的小农生产者对获得解放的喜悦尽含其中。又如:“只有很多妇女又挪到远点的地方坐下来,有些小脚的坐在那里捻脚”,这信手拈来的细节,自然点明环境,而且能够深刻反映出翻身农民在心灵上还因袭着旧时代精神负担。对这些细节加以删改,是不适当的。
小说的修改本在思想意义的深刻性,情节结构完整性上已逊色于初版本。这对作者而言是始料不及的。丁玲一生执着追求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完美,并在这一领域卓有建树。但对《太》修改的失误实在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