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明星”的陨落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航空明星”的陨落

饮誉全球的美国第七大航空公司——泛美世界航空公司,因多年亏损和债务危机,于1991年12月4日宣告全面停业。这家控制美国国外航空运输达64年之久的“明星”公司,顿时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泛美世界航空公司曾拥有职工两万多人,每天约有440多架次客机,载客3万人左右,在全球各地飞行。它的海外航线遍及五大洲,通航世界近百个城市,飞行网达88000英里。它的国内航线遍及美国东部海岸和西部城市。美国年收入在10亿美元以上的航空公司共有12家,泛美公司是其中之一。它的名字与可口可乐、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一样,曾是美国经济繁荣的象征。

胡安·特里普是该公司的创办人,1927年10月开业时的家底是3架佛克式3引擎单翼机和首张航空邮件合同,在美国佛罗里达和古巴间往返。特里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过飞行员,先后结交了许多美国总统和外国国家首脑,私交甚笃,与政府联系密切,他的公司也就成了美国海外航空政策的精选工具,从此声誉鹊起。30年代创始飞越太平洋航线和大西洋航线,成为首家有定期班机飞越两大洋的航空公司。40年代后期,得到政府的支持在许多国家取得着陆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航空公司,业务进入全盛时期。

由于国内的其它公司开始向海外扩张,世界各国也纷纷成立了本国的航空公司,也要求在美国享有对等的着陆权,在二次大战后,该公司原来拥有的特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内外夹攻之下,加之内部经营不善,这个公司的运营成本成为美国航运业最高的公司。进入70年代,该公司开始出现亏损。1973年,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油价居高不下,泛美处境转为困难。从1969年至1976年,该公司连续8年亏损,每年赤字约为800万至8000万美元。1978年,美国政府解除航空管制法,开始实行“开放天空”政策,即听任各航空公司自由订价、自由选择飞行线路和时间,从此。国内航线的竞争力也更加激烈,使该公司完全失去了特权。由于国际航线飞机票价未经着陆批准不能任意降价,其结果是一向以国际航线为主的泛美世界航空公司机票价高,赚钱容易,但在业务管理和效率上敌不过从国内市场搏斗中崛起的新航空公司,老牌的泛美公司逐渐被美洲航空公司、联合航空公司和三角洲航空公司所超越。

迫于债务困境,泛美公司于1980年和1981年分别以4亿美元和5亿美元出售了泛美总部大厦和洲际连锁酒店。1985年,它把一向盈利甚厚、在航空业务销售额中占24%的太平洋航线以7.5亿美元售出,致使公司收入骤降。1988年,恐怖分子在泛美103航班上放置炸弹,造成飞机在洛克比上空爆炸,致使270人罹难。这起空难事件给原已一厥不起的泛美公司带来了新的打击。

1990年7月开始的美国经济衰退和接着而来的海湾战争,使所有美国航空公司生意清淡,蒙受打击。其间各大航空公司纷纷利用自己雄厚的资金,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等措施来保护自身的竞争力。而泛美公司财政上本已是捉襟见肘,哪有半分竞争力,最后终于步了“东方”航空公司和“中途”航空公司的后尘。泛美世界航空公司根据破产法第11章的规定,在1991年初正式向法院提出申请破产保护。当时其资产平衡表上的债务已达28.4亿美元,手头的周转资金仅剩下3000万美元,而公司每天的亏损额为200万美元。为维持营运、该公司从银行家信托公司取得1.5亿美元新贷款,同时以4亿美元的代价被迫将伦敦希思罗机场的着陆权出售给联合航空公司,又以4.6亿美元的价格将其纽约,波士顿、华盛顿的航班和欧洲航线出售给德尔塔航空公司。1991年12月9日,在纽约曼哈顿破产法院举行的1.52亿美元的拍卖会上,联合航空公司又以1.35亿美元购得泛美的拉丁美洲的航线,德尔塔航空公司以2500万美元购得它的纽约—墨西哥城的航线。

泛美世界航空公司的倒闭震惊了世界,它给人们留下难忘的教训:一个企业如果只靠特权来维持自己的生存,而失去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它就会在竞争中被击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