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主义的教育
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的一个分支。三十年代,以康茨、罗格兄弟为代表的一批所谓“边疆思想家”(指在《社会边疆》杂志上撰文的一批教育思想家)在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对实用主义的“进步教育”作了修正,强调教育对社会的责任,提倡学校是改革社会的工具,主张通过教育创造“新的社会秩序”,为罗斯福的“新政”张目。二次大战后,“进步教育”不得人心,五十年代,白拉美尔德发表《教育哲学的模式》等一系列文章,为改造主义教育思潮奠定了基调,改造主义遂形成一个教育流派。改造主义教育的失误主要在于:
一是以所谓“改造社会”为目标。改造主义教育否定了杜威的生长目的论,主张教育“以目标为中心”。认为在动荡社会中,教育的特殊作用就在于对社会的改造加以指导。要求教育指向未来的目标,“以未来为中心”,提供新的社会目的,修改旧的社会目的,使教育成为一个制定明确而严密的社会计划的主要手段。而这个新的目标就是他们所提出的所谓“新的社会秩序”,实现所谓“社会民主”和“世界民主”,由“普通人民”来控制和支配社会的一切事务,并且用“智慧与互相说服的方法”谋求“社会的自我实现。”本来教育是要为社会服务的,但它只能通过培养人来实现这一职能。而“社会改造”论则实际上把教育作为万能的社会管理之源,作为一个参政议政的实体,则根本上否定了教育的存在。它的本源仍是实用主义的。
二是培养以阶级合作为基础的“社会同意”。改造主义者宣称要通过一种“社会同意”来创制新的目的。而所谓“社会同意”就是不分阶级地一起合作、共同协商、消除冲突、对共同生活提出目标,并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因此,要求从学校开始,就要培养这种共同生活的“同意”,认为教师的责任即在于向学生宣传这种“同意”,培养新秩序下的公民。学校要加强“品德”教育,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拥护“新秩序”。这样学校和教师都取消了其传授知识的职能。根本上否定了学校和教师的存在。
三是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方法。他们提出了一个以人文学科为主体,以问题为单元的“初级学院”的课程设想,否定了系统的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本质上仍然是实用主义的。在教学方法上以“研讨”为主,主张讲课大部分将代之以合作的调查研究,代之以现代教学技术设备,代之以常用的旅行和工作经验。并认为这些方法仍可以使有才能的学生有充分离开团体进行独立研究的余地。这一套同实用主义的“设计教学法”、“活动课程”等老一套没有多大区别,其根本的失误是否定了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根本上否定了现代学校教育的职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