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人物陈独秀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陈独秀虽未参加会议,由于他对革命卓著的贡献,当选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领袖。
陈独秀还主持过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至第五次大会的工作,并担任历届总书记的职务。就是这样一位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袖,一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竟在1929年轰轰烈烈的革命时期被开除出党,从此断送了政治生命,结束了革命生涯。
陈独秀被开除出党的原因是发人深省的。1927年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放弃革命的领导权,放弃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投降主义的政策。
陈独秀是个杰出的理论家,是个学者,在政治风云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缺乏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缺乏识别野心家和阴谋家伎俩的革命经验。
他把隐藏在革命阵营内部的大阴谋家汪精卫视为国民党左派领袖,对他慷慨激昂的革命词藻信以为真,把国共长期合作的希望寄托于汪精卫。1927年4月5日,陈独秀和汪精卫在上海发表《联合宣言》,却不料,汪精卫背信弃义,三个月后,他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
对于狡诈诡谲的蒋介石,陈独秀失去革命的警惕性。在《联合宣言》中,硬说蒋介石“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使党和人民处于毫无戒备的状态。在革命关健时刻,陈独秀瞻前顾后,妥协退让,当蒋介石突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缺乏政治魄力和应付突然事变的有效措施,给革命事业造成惨重的损失。
1927年“八七”会议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会议后,陈独秀政治上更加动摇,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终于走了一条和党分道扬镳的道路。
陈独秀性格暴躁,刚愎自用,不听劝告,也造成他一生的悲剧。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国民党以“危害国民罪”判他八年徙刑,1937年,抗战爆发后,作为政治犯被释放。出狱后,陈独秀宁过清贫生活,也不为名利所诱惑,他拒绝参加国民党的国防参议会;拒绝到美国写自传的机会;为了挽救他,中共中央派董必武同志对他劝说,希望他抛弃固执和偏见,写一份书面检讨,回党工作。他说:“回党工作,固我所愿,惟书面检讨,碍难遵命。”最终拒绝党对他的挽救。陈独秀晚年贫病交加,最后死于四川江津县,带着痛苦、困惑和遗憾离开人世。
陈独秀是我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个卓越的理论家。他一生坎坷,在中国革命的舞台上,扮演一个伟大的时代悲剧的主角,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使人仰慕和崇敬,而他的落伍与不幸,更令后人悲怜和遗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