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祖国的作家布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失去了祖国的作家布宁

布宁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俄国作家。1887年他开始发表诗作。1901年他以诗集《落叶》获得了普希金奖。后来,他转向小说创作,以中、短篇小说为主。起初他的创作力是旺盛的。十月革命前夕,布宁不理解即将到来的革命的意义,长期冷眼旁观,犹豫徬徨;革命到来之时,他先是茫然不知所措,继而采取公然敌视的态度,在白俄刊物上咒骂革命,咒骂苏维埃。1920年,他干脆离开了俄国,长期侨居法国,成为一个失去诅国的作家。

离开祖国之后,他的创作力明显衰退,几乎到了枯竭的边缘。他后来在国外发表的作品因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常常被主观臆断和偏见所左右,只能写一些作者早年的回忆,抒发一下个人内心的感受等。这些作品的情调大都十分沉闷和悲观,人物命运也很凄惨。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来衡量,这些作品比起他离开祖国以前的创作都大大地逊色了。

1933年,诺贝尔委员会出于政治考虑,将文学奖授给布宁,以表彰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但这并未给他带来太多的喜悦。他去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竟不知道自己的国籍该用什么旗来代表:沙皇的三色旗?或者苏维埃的“镰刀与铁锤”的红旗?幸好1933年恰恰是捐款人诺贝尔先生的百岁诞辰,于是主办单位以此为借口,在颁奖会场悬挂了清一色的瑞典国旗。

布宁开始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尤其在他的晚年,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愈加强烈。他的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描绘了俄国的自然风光和古城莫斯科的雄姿,明显地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的无限依恋。他曾两次想回国定居,但恰巧都因为战争而未能成行。1953年,布宁死于法国。

布宁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艺术家离开自己的祖国将一事无成。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