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演出场所的遗憾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曲艺演出场所的遗憾

天津、自开埠以来,人口骤增。因其为随漕运之兴盛而发展起来的城埠,人口以“四方杂处”为特点。大部新增人口,多是为漕运服务,或以其为依托的车、船、店、脚、牙(经济人)行为主。这些人逐渐成了家,或接来家眷,工作和生活逐步稳定,加上糊口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各行业都有了自己的运转规律,人们也就有了忙闲之分。闲下来就要求文化生活,因此,说书唱戏的,打把式卖艺的,卖野药的,算命摆卦摊的等等,应运而生。从清中叶到民初,天津已成了什样杂耍(曲艺是其中的说、唱部分)的发祥地。有人称这时的天津为西河大鼓、评书重镇。

天津得到这些称号,因为有几个特点:一是演员多且名家荟萃;二是观众多较固定;三是演出场所多且扎堆成片。这里不说演员和观众,单说演出场所。许多西河大鼓,评书老演员笼统地说天津书场茶社共有二百多家。

据初步统计,解放前,天津市区能叫上名的书场、茶社就有一百多家。若加上临时支架、搭盖的大棚,说有二百多家还是较准确的。在解放前,有的区地繁盛一些,有的地区冷落一些。如北开这个曾经兴旺一时的地区,到解放前夕,由于经济中心南移,就逐渐冷落下来。而到目前,天津只有中华曲苑挂着演曲艺的牌子,说书场竟再也没有了。这个“曲艺之乡”、“西河评书重镇”连场地都无,岂不成了虚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