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杂剧真面目何在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杂剧真面目何在

兼含音乐、歌唱、舞蹈、表演、说白等艺术因素,用以刻划人物性格,描写生活和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的戏曲是在宋代开始形成的。称这种新的戏曲艺术形式为杂剧是借用了唐代的旧词。

宋代杂剧一般包含着三个性质不同的部分,即“艳段”、“正杂剧”和“散段”。其中正杂剧是整套杂剧的主要部分,表演一个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艳段是正戏之前的一本小戏,与正杂剧内容无甚关连。散段是属于余兴部分,滑稽成分居多。

宋杂剧已有多种性格的表演人物。此时的角色已有末泥、副末、副净、孤、旦、引戏等,这多种角色的出现也正是为了表演比较复杂的题材而形成的。

宋杂剧的音乐是从姐妹艺术中吸取养料来丰富自己的。它即吸收了唐宋歌舞大曲的曲调,也大量吸收了各种说唱音乐的因素和汉唐百戏中的音乐表现因素。当然这样利用传统歌舞音乐用以表现戏曲情节的发展和刻划人物性格,当然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通过音乐上的创造性的加工才能实现的。杂剧的音乐一般是与说白交替进行而连贯全剧的。

遗憾的是有关宋代杂剧的文献资料却很少。宋代周密(1232—约1298)的《武林旧事》卷十载有一张宋杂剧的剧目表,题为《官本杂剧段数》,里面列了280个剧目。这些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的。既称之为“官本”,说明它仅仅是被统治者所采用的那一部分而已,而民间创作并流行的当然会更多。从剧目来看,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既有表演故事的,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既有提倡恋爱自由的,也有揭露负心男子的;也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合理行为的;既有喜剧也有悲剧;既有严肃题材,也有滑稽题材。可惜的是那些剧本到今天连一本都找不到了,更不要说它的音乐曲谱了。为后人研究宋代杂剧者留下了一块大空白!它不像产生于宋代的南戏,虽然留下的文献资料也很少,但终于还在《永乐大典》中留下了三部戏文外还留下了四种残本。在乾隆年间编辑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还辑录了南戏乐谱四十曲。尽管是凤毛麟角,却对我们了解南戏音乐曲谱特点、宫调变化情况和演唱形式等方面都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