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误入董门遭冤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蔡邕误入董门遭冤狱

蔡邕(公元133—192年),东汉陈留圉县人。学伯喈。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建宁中,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董卓当政,置祭洒,甚风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天之间,周历三台,后拜左中郎将,故人称“蔡中郎”。封高阳侯。系东汉时期的文坛及书坛巨匠。善文辞,解音律,明天文,工书画。擅长篆书。熹平四年,汉灵帝命蔡邕与堂溪典书六书于碑,立于太学门外,碑始立,观览摹写者,车乘填塞街陌。据有关传记载,蔡邕创飞白书,八分书,评曰“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今古”。据说汉碑中《鸿都石经》、《范巨卿碑》、《真定宜父碑》等都出身蔡邕之手。同时,他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大篆赞》、《山篆赞》、《九势》、《隶书势》、《笔论》都是他的著作。

董卓重其才学,尝以厚待。每集宴就让蔡邕鼓琴赞事。蔡邕也往往有些匡益。但是蔡邕也看到董卓性刚自用,终难与之共事。就对他的从弟表示要逃脱董氏东奔兖州避难。其从弟考虑到相貌特异很容易被人发现,无法逃脱而未遂。到董卓被王允诛,蔡邕因不自觉地在王允而前叹息和有动于色,引起王允的大怒。当即囚禁制罪。蔡邕陈谢乞黥首刖足,继写汉史。王允仍然不许,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后遂死狱中。这位东汉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由于投错了门庭,最后遭到了杀身之祸,不亦痛心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